在科创兴起,技术迭代周期的背景下,光伏企业大战的前奏已经打响。
2月11日,通威股份公布2020-2023年多晶硅和电池片扩产规划,2023年多晶硅产能将达到22-29万吨,电池片产能将达到80-100GW,通威在硅料和电池片两个领域全球市占率将达到30%-50%。
与此同时,通威股份2月11日晚公告称,公司及下属通威太阳能拟与成都市金堂县人民政府签订《光伏产业基地投资协议》,在成都市金堂县投资建设年产30GW高效太阳能电池及配套项目。项目将分期实施,总投资预计200亿元。
众所周知,由于补贴退坡等方面的原因,可再生能源产业正在发生较以往更加剧烈的分化,这也进一步导致了通威多了隆基和中环等一线竞争对手。此外,相关机构预测,以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2019年国内新增装机或将不足30GW,远低于2017年的53.06GW和2018年的44GW,2020的情况仍然未知。在业界看来,光伏产业延续了近一两年来的强者恒强格局,利润也较以往更向寡头汇聚。
因此,不管是通威与成都政府当下的合作,还是隆基与中环关于“大硅片”尺寸应用端的角逐,某种程度上,在太阳能市场,关于抢占市场份额的战争已经一触即发。
01 通威与中环:强者不独行
实际上,早在2018年的SNEC,通威与中环便签订了《光伏产业链合作框架协议》。
在通威本次公布的发展规划中,全面兼容210硅片并规划大幅提升电池片产能,使中环股份再次成为了行业焦点。
业内人士普遍猜测,通威此次投靠210大硅片阵营,意味着下游对中环G12硅片的认可度正不断提升,210硅片也有望加速渗透市场。
据了解,通威此次投资约200亿元建设年产30GW,其中一期、二期15GW将以PERC/PERC+/Topcon为主(PERC+和Topcon可以在现有PERC产线基础上升级改造),三期、四期预计15GW预留给HJT。
面对激烈的市场环境,加上业内认定HJT技术会带来下一轮的增长机遇,通威毫不犹豫选择了加速试验。此前,关于中远期规划的问题,通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胡荣柱曾表示,“在看待未来光伏产业的发展方向时不仅要站在行业角度上去思考,还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更宽的视野去审视不同的产业,着眼于整个电力能源领域。”
反观中环股份,凭借着对硅片尺寸技术的优化,下游龙头企业爱旭科技和东方日升电纷纷推出了210高效电池和组件,与从同时,业内人士表示,在行业降本增效的大趋势下,未来HJT、IBC等高效电池叠加大硅片,将会大幅提升电池组件发电效率,同时减少生产成本。
这样看来,通威与中环的合作无疑会加速通威推出电池片产品的速度,通威也即将在一线光伏企业如火如荼的产品竞争中迎来新突破。
通威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是大家逐步接受210的元年,目前所有的规划都是按照210也就是M12的硅片来做。受疫情影响,可能整体要在二季度初左右才会完整的建成投产, “从试样结果来看,目前的210的尺寸的产品可以做得出跟其他的更小尺寸产品基本上相当的参数。所以这也才坚定了我们在后续的所有项目当中,我们都会以210来做一个规划。”
02 破产狂魔频现,战争加剧
不少人猜测,通威大规模投资210电池产线,将对隆基造成一定冲击。但实际上,在合作层面,通威与隆基在2020年同样有着紧密的联系。
2020年1月22日,隆基股份宣布与通威股份签到三年(2020年-2022)总额约129.98亿单晶硅片合约,合同约定出货量合计48亿片。此外,在今年初,隆基股份也宣布了一项扩产计划。
1月2日,隆基股份发布晚间公告,公司与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政府、禄丰县政府签订项目投资协议,就公司在楚雄新增投资建设年产20GW单晶硅片项目(即三期项目)达成合作意向,项目投资概算约20亿元。
相关机构初步统计,根据隆基股份公告的近一年扩产规划,2019年初至今,公司提出的扩产计划中包括硅棒22GW,硅片75GW,电池片10.25GW,组件20GW。此前隆基股份制定的2021年目标产能分别为硅片65GW,电池片20GW,组件30GW。
作为隆基股份的老牌竞争对手,中环也没有停下扩产脚步。2019年3月19日,中环股份抛出90亿元的扩产计划。其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签订合作意向书,共同投资建设“中环五期25GW单晶硅项目”,建成后“中环产业园”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高效太阳能用单晶硅生产基地。
与此同时,晶澳科技在今年也加入了扩产行动大军。2020年1月1日,晶澳科技发布晚间公告,公司与义乌信息光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签订项目投资框架协议,就公司建设5GW光伏电池和10GW光伏组件生产基地项目达成合作意向。项目计划总投资66亿元,项目建设周期预计为4年。
专家指出,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18年,全国的硅料产量为25.9万吨,全国的电池片产量为85GW,而通威到2023年的硅料计划产能和电池片计划产能均已超过2018年全国的产量。按目前增速看,预期2023年,全球的年新增装机需求预期在170~200GW,通威的硅料、电池片的产能将分别达到90~120W、80~100GW。
由此可见,此时通威的大幅扩产将为国内市场的争夺带来更多的冲击与不确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8年“531”之后,光伏产业链价格下滑幅度达到了40%-50%,受产业链价格下滑等因素的限制,通威或将一如既往地占据着市场的优势,但短期内不会迅速挤占其他企业的市场规模。
03 龙头PK,2020年光伏市场大有看头
目前,通威已经成为为光伏行业硅料和电池片龙头企业。据相关消息称,接下来的阶段里通威将全力夯实电池片的市场地位。
通过规模的扩大、效率的提升、PERC产品的非硅规划做到两毛以下,目标做到1毛8。通威相关负责人表示,通威做了充分储备,硅片产能布局了几百MW,组件也有一小部分,主要做叠瓦的研发,持续扩大的布局意味着通威将在全产业链发起全力攻击。
根据通威的规划,未来每年将新增硅料4-7万吨,持续扩张,将成为硅料行业龙头,2023年行业市占率有望达到40%。新增产能成本有望达到432,较当前的543分别实现10元/kg的下降,成本领先优势将进一步扩大。
与此同时,隆基今年也将以45亿元投建10GW单晶电池相关项目,向中游市场发力。此外,通威负责人还提到:“我们组件和硅片很多核心技术,如果量产还是有竞争优势的,如果全行业都做一体化的话,我们有硅料环节的地位,更具有协同优势和产能优势。”可见龙头企业对市场的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国内光伏企业争相扩产,并没有在市场上引起产能过剩的质疑。伴随着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业界也认为明年将迎来对于落后产能的冲击。通威管理人士也表示,预计未来国内需求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国外以20%的速度增长,目前虽然产能过剩,但有效产能还是供不应求。
这之中,最大的看点莫过于通威与隆基的电池片之争。细究隆基和通威2020年产能规划和战略布局可发现,二者今年的电池产能规划都是20GW,都剑指全球电池第一的位置。隆基主打垂直一体化战略,除了硅料没有从事外,其他四个环节都有参与,一统江湖的野心可见一般。
目前来看,隆基当前的电池片份额并不高,主要原因是国内光伏市场进入到了价格战阶段。当然,这种情况对于通威来说同样不容乐观。所以,在今年的市场竞争中,疯狂扩产后的企业谁能更胜一筹,只能等待时间检验。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