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通威太阳能PK爱旭科技,三分钟对比两大PERC电池厂商核心指标

   2019-05-07 能源一号
76
核心提示:2018年,我国电池片产量约87.2GW,而寡头时代的特征而言更加明显:电池片产量超2GW的企业有12家,占总产量的53.4%,集中度进一步

2018年,我国电池片产量约87.2GW,而寡头时代的特征而言更加明显:电池片产量超2GW的企业有12家,占总产量的53.4%,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据预测,2019年我国电池片产量将达到95GW。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PERC电池市场份额为33.5%,并保持逐年增长。

在此背景下行业内主要生产企业逐步在进行PERC技术的改造或扩产,其中通威股份将在3-5年内增加20GW的产能、爱旭科技继续扩产义乌3.8GW项目,隆基乐叶拟升级现有电池产线并新增5GW产能,晶科集团将扩至4.2GW;东方日升、润阳光伏、鸿禧能源等公司也有相关扩产计划。

而从目前现实状况而言,通威股份旗下的通威太阳能,拟借壳ST新梅的爱旭科技,在电池产能、产量及技术上都拥有了不错的优势。这篇文章,详尽分析了两家公司在产能、产量、销量、技术、核心客户等方面的状况。

(一)电池产能

通威太阳能:全球龙头企业,产能持续快速扩张,现有电池产能12GW。

2019年3月,通威太阳能启动了成都四期及眉山新建项目,预计2019年底继续增加电池片产能8GW。2019年,该企业的电池总产能预计进一步提升至20GW。未来2到3年,通威太阳能的总产能将达30GW。

2018年全年,通威太阳能成都基地的产量为3507兆瓦,产能利用率为116.21%。在建生产线的总投资额为33亿。

爱旭科技:目前该公司的全部产线均为单晶PERC电池产线,有效产能9.2GW。而义乌二期将继续新增3.8GW的PERC产线。2020年,公司有效产能可超过13GW。

(二)成本对比

通威太阳能:电池片成本行业最低,非硅成本约0.25元/W,明显低于行业平均的0.35元/W左右,低成本优势使得电池片业务持续维持较好盈利水平。

爱旭科技:目前义乌一期单晶PERC非硅成本已降至0.28元/W以内。

(三)销售情况

通威太阳能:通威太阳能现已通过智能制造工业4.0项目的成功实施,进一步提升了自动化水平,优化了生产管理效率及人员结构,去年全年实现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销售6.44GW,同比增长61%,产能利用率为115%左右。

爱旭科技:2018年的电池销量为3.058GW,产销率99%。

预计,2019年爱旭科技实现的电池销量5.76GW,2020年实现销量10.73GW,2021年实现销量12.41GW。

(四)技术实力

通威太阳能:不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引领行业发展,着力打造以行业内权威专家为主体的研发团队。公司在原子层沉积背钝化、选择性发射极工艺、多晶金钢线产品、双面电池、叠瓦组件等电池、组件核心技术领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技术成果。

截至2018年年底,企业累计获得有效授权专利192件,其中发明专利17件、实用新型175件,软件著作权31项。去年10月22日,通威太阳能成都三期高效晶硅电池项目的第一片“智能制造”高效晶硅电池片顺利下线,其转换效率达到22.05%。

截至同一年,通威太阳能自主研发出超420W的高效叠瓦组件,其72片版型组件最高发电输出功率达421.9W,打破PERC组件世界纪录,并获得成都国家光伏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测试验证,组件转换效率可达20.7%。

通威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三峡资本等合作,研发出了高效SHJ太阳能电池。上述1GW超高效异质结太阳电池产业化项目,一期200MW产能计划于2019年中期投产,预计产品转换效率将达到23.5%以上。

爱旭科技:目前,该公司高效PERC电池,正面量产效率大于21.5%,背面量产效率大于15%,超过70%的量产电池封装组件功率超过305W。

2018年底,广东爱旭实现30%以上量产电池封装组件功率超过310W。目前,广东佛山基地PERC电池在20KWH平均光衰<1.5%,比普通单、多晶更具优势。

2019年第一季度,爱旭科技方单晶电池转换效率突破22.5%。

(五)主要客户

通威太阳能:主要客户为晶科能源、晶澳太阳能、天合光能、韩华、隆基股份、东方日升、协鑫集成、尚德电力、正泰太阳能等。

爱旭科技:主要客为户晶科能源、锦州阳光系、天合光能、协鑫集成及浙江正泰太阳能等。韩华公司尚未覆盖。前三大公司(晶科、锦州阳光及天合光能)的营收占比为23%、19%和11%。

以上五项对比后,相信您有了自己的判断。两家公司都在奋力前行,未来国内PERC电池技术的推进也将更受期待。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