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IEA:全球电力需求增长,太阳能发电或将加冕为王

   2020-10-16 能源舆情
67
核心提示:【CNN 10月13日伦敦报道】据周二发布的报道,未来十年里,全球电能80%的增长或将来自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将成为行业翘楚。国际能

【CNN 10月13日伦敦报道】据周二发布的报道,未来十年里,全球电能80%的增长或将来自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将成为行业翘楚。

国际能源署(IEA)表示,在大多数国家,太阳能发电成本一贯低于燃煤发电或天然气发电。

国际能源署总部位于巴黎,他们表示,由于目前技术发展日趋成熟,加之各项利好政策,投资成本不断降低,太阳能光伏发电电池已经成为史上成本最低的供电来源之一。

光伏发电系统以电池板的形式,在每家每户与各大企业安装运行,也可以在各个太阳能公园进行部署。

国际能源署称,新冠疫情过后,未来全球能源市场的发展将呈现三种趋势。化石燃料前景将会岌岌可危,可再生能源发电则将由“前景光明”发展为“一飞冲天”,而太阳能发电将会首屈一指。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是一个国际政府间组织。该机构表示,去年,大规模太阳能光伏设施全球平均发电成本,已从2010年的约38美分/千瓦时(约合人民币2.5元),降低至6.8美分/千瓦时(约合人民币0.5元)。

国际能源署执行理事法提赫·比罗尔(Fatih Birol)在声明中表示:“我认为,太阳能将在世界电力市场中加冕为王。根据现行政策判断,2022年后,太阳能每年的并网功率都将创下新纪录。”

国际能源署提出第一种趋势:2023年初之前,新冠疫情将得到控制,全球能源需求将恢复疫情前水平,而光伏发电系统数量将会激增,在2030年前,太阳能发电总量将年均增长12%。同期,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占据全球新增发电量的80%左右,到2025年将取代煤炭,成为主要发电方式。

可以预计,电能将在能源消耗总量中,占比越来越大。

国际能源署提出的第二种趋势:即使疫情持续蔓延,破坏经济,太阳能发电也会继续保持较低成本。

第三种趋势,即IEA所认为的“可持续发展趋势”,太阳能的地位更上一层楼。为达成《巴黎气候协定》预期目标,清洁能源政策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投资数额也会激增。2019年,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量和风力发电量共占发电总量的8%,而到了2030年,占比将接近30%。

比罗尔表示:“如果各国政府与投资机构对清洁能源项目加大投入,太阳能发电与风力发电的发展会更加兴旺,也将助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

呼声越来越高涨,人们认为应该利用这次疫情的契机,加速化石燃料转型,以应对气候危机。于是,部分国家政府已将环保措施纳入新冠疫情复苏规划的一部分。

包括英国石油公司与荷兰皇家壳牌在内的数家石油企业已经公布了其低碳能源转型计划,这也标志着疫情给全球能源市场带来了根本性转变。

煤炭即将谢幕

太阳能之星冉冉升起,而煤炭,这一过去几十年里全球能源系统的中流砥柱,正在走向消亡。

国际能源署报告中显示,由于疫情造成了“全球煤炭需求结构性崩溃”,于是经济活动衰退、电力需求下降。报告中还预测,2025年以前,煤炭发电总量将减少275千兆瓦。

即使明年全球经济能够从疫情中恢复,到了2030年,全球煤炭发电总量也将从37%降低至28%。

太阳能成本下降必然促使煤炭需求衰减。今年6月,国际能源署指出,明年即将投入使用的太阳能项目,平均价格或将为3.9美分/千瓦时,比2019年下降42%,不到燃煤电厂成本的80%。

相较而言,石油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疫情封锁期间,工厂停工、航班停飞、汽车停开,于是石油需求急剧下降。虽然后期有所回升,但部分分析师还是认为,疫情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出行方式发生了永久性转变,石油需求总量或许再也无法回到2019年的水平。

国际能源署预测,未来十年里,石油需求总量将不再增长,但如果政策没有重大改变,石油需求总量并不会骤减。比罗尔表示:“从当前各国政策中可以看出,一旦全球经济复苏,石油需求总量就将回到疫情前水平。”

国际能源署报告预测,今年能源需求将下降5%,同时,碳排放量预计将下降7%,能源投资将减少18%。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