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2021光伏上半年盘点:三大悬疑待解

   2021-07-15 Energy Talk
66
核心提示:越是充分市场化的行业,身处其中的人越是难以看到清晰的脉络,因此我们不仅要埋头赶路,还要时不时地抬头看路。这就好比人生:不

越是充分市场化的行业,身处其中的人越是难以看到清晰的脉络,因此我们不仅要埋头赶路,还要时不时地抬头看路。

这就好比人生:不要失去希望,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带来什么。

2021行程过半,光伏行业从年初的叫苦不迭到6月的高歌猛进,让人触不及防的同时,又生出许多期待。

本文将呈现局外人思考,2021年光伏下半场将去往何处?

硅料价格拐点已至吗?

2020-2023年多晶硅扩产一览表 来源:多功能公众号

自年初以来,光伏硅料价格出现了连续17次上涨,单晶致密料价格由年初的84元/kg上涨至206元/kg,涨幅达到145%,堪称“疯狂”。

来自上游的压力不断向下游传导,组件供应商和下游电站安装商叫苦不迭。

7月7日,硅业分会报道多晶硅价格出现明显下降趋势。相比上周,这周单晶复投料成交均价在21.42万元/吨,环比下降1.38%;单晶致密料成交均价21.10万元/吨,环比下降1.12%;单晶菜花料成交均价208.2元/公斤,环比下降1%。

对此,有行业分析称,硅料价格拐点已至,接下来有望继续下降至逐步进入良性区间,光伏行业需求有望迎来向上拐点。

中国有色金属硅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吕锦标则表示,从目前供需情况来看是平衡的,硅料价格有望持稳。“90%的交易量是履行长单,价格一月一议,各家都没有减少每月的提货量,多晶硅厂执行完长单也没有多少余量留给月中零星交易,在没有库存压力的情况下,价格就会僵持。”

对于导致此轮价格上涨的原因,吕锦标进一步分析指出:在2021-2022年,至少到2022年三季度,多晶硅供应与终端需求平衡,“六大”(指通威股份、保利协鑫、新特能源、大全新能源、东方希望、亚洲硅业六家硅料生产企业)从2021年初开始扩产,盯紧了终端市场的增量。

但“六大”扩产的惯性,以及四家新进入者(青海丽豪、新疆晶诺、宝丰银川、江苏润阳宁夏石嘴山)加持,完全是跟随了光伏产能的过度扩张,造成中国光伏从原料到产品的制造全产业链严重过剩。

“到年底前都没有多少新增供应,只有通威有两个5万吨在四季度调试投产,增量不大。现在每月供应量接近5万吨,其中国内4万吨,进口1万吨,匹配下游十几家主要企业16-17GW的产量。”吕锦标说。

但是价格不是没有反弹的可能。“现在要注意的是三季度高温季节不要出事故停车,现在的供需平衡还比较脆弱,如果打破了,我们担心价格会反弹。”吕锦标说。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人士也对Energy talk表示,如果从全球范围内的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来看,光伏行业面临的涨价潮或许与此不无关联。“目前看还是疫情后美元急于恢复全球主导地位加印钞票导致的,当然也有受疫情影响,经济在重新布局恢复。”

有分析人士称,当前全球正在经历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背后有三大因素不容忽视,分别是:通胀预期、能源结构的未来走向以及各国货币政策。

为进一步分析光伏产业链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背后的关系,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将在7月21日召开“2021年光伏产业链供应论坛”,根据最新公布的议程,届时论坛将就光伏产业各环节产品供应现状、存在的问题、如何有效降低产业链价格剧烈波动对行业稳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进行探讨。

哪一种技术路线会胜出?

图为极电光能在今年SNEC的展台

技术为王的光伏行业,具备研发能力的企业在技术革新的赛道上正在展开近乎忘我的奋力角逐,因为,技术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光伏江湖风云20年经历的洗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在上游硅料领域,协鑫推出的颗粒硅已经初步得到市场认可。

5月28日,晶澳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东海晶澳与保利协鑫旗下江苏中能于5月27日签署《多晶硅购销框架合作协议》。

根据该《协议》,东海晶澳将于2021年7月1日至2026年6月30日期间向江苏中能采购颗粒硅,预计总采购量约14.58万吨,实际采购价格采取月度议价方式,具体数量和价格以每月达成的《合同确认单》为准。

这一行为被行业认为是颗粒硅大规模产业化的开端。

截至目前,保利协鑫在江苏徐州、四川乐山和内蒙古包头三个地区规划的颗粒硅产能达到50万吨,其中上机数控合资参与的产能就达到30万吨。

除晶澳之外,保利协鑫已分别与隆基股份、中环股份等企业签署了不少于 9.14万吨、 35万吨的多晶硅销售单,标志着保利协鑫颗粒硅业务已经在业界站稳了脚跟。

在硅片方面,182和210的尺寸之争暂时告一段落。

据PV-Infolink上半年的出货数据,182、210总产量分别达到14GW和12GW左右。来自全球光伏的统计,1-5月,182和210的市占率分别是13%和11%。

从6、7月以来市场上组件集采公示情况来看,似乎也反映了基于182硅片的组件更受青睐。

7月2日,广东电力公布了第三批集采183MW中标候选人,合肥晶澳、常州亿晶、隆基乐业位列其中。按照此前公布的采购招标公告,此次集采是为该公司旗下广东揭阳葵潭项目(100MW)和广东惠州汝湖项目(83WM)进行,明确了选用182硅片组件,功率在530W以上。

在此之前的4月6日和5月11日,该公司还公布了第一批和第二批集采中标候选人,其中只有第二批服务于广东惠州公庄项目的60MW组件指定了210组件,其余的葵潭项目(合计160MW)、海丰项目(35MW)、储备项目(83MW)、织簧项目(80MW)全部采用了182硅片组件。

电池片领域,业界关注的异质结和TOPCon仍然在上演N型赛道争夺战。

今年SNEC期间,包括天合、通威、爱康、日托、晶澳、阿特斯等11家企业宣布了其尺寸在156、166、182、210不等的异质结组件,包括天合、中来、通威、中盛光电、隆基、协鑫、尚德在内的7家企业展示了其TOPCon电池组件。

两相比较不难看出,只有天合、通威、隆基这三家企业选择了“两者兼顾”。

但自从隆基股份董事长钟宝申在今年SNEC期间宣布隆基会于今年率先实现TOPCon量产之后,业界的风向标开始悄悄转向。来自全球光伏的一则调查问卷显示,参与投票的425人中,有234票投给了TOPCon,占比55%。

这边厢异质结和TOPCon打得火热,那边厢钙钛矿也异军突起。

今年SNEC期间,协鑫展示了一块1m*2m的钙钛矿组件,很快就有行业人士对笔者表示协鑫展示的钙钛矿组件不是自己生产,而是工厂代工。

同一时间,纤纳光电则展示了1245mm*635mm大尺寸钙钛矿半透组件,并号称已经实现了商业化。极电光能也将其第一代半透组件和第二代不透明组件、第三代叠层电池与组件带到了现场。

按照4月2日极电光能对外宣布的信息,该公司在63.98cm²的钙钛矿光伏组件上实现了20.5%的光电转换效率。5月13日,该公司又向外宣布了其可实现大面积制备、高效率和高稳定性的钙钛矿“极创”整体解决方案,并计划在2023年初投入超过50亿元建设6GW钙钛矿产能。

6月28日举行的“2021年国际能源变革对话”期间,苏州协鑫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范斌博士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协鑫第一条100MW钙钛矿生产线将在7月中旬完成第一片组件下线,随后经过产能、效率爬坡,预计在今年下半年推出成熟的钙钛矿产品,加速规模化应用。

据了解,目前钙钛矿实验室效率为25.6%,与晶硅非常接近,实现大规模量产之后,制造成本却只有晶硅的一半,而且寿命至少在25-30年区间。因此,范斌认为,钙钛矿对晶硅的替代只是时间问题。

现在下结论哪一种技术路线会胜出显然还为时尚早,我们需要让子弹再飞一会儿,谁在吹牛、谁在裸泳,到期拿不出作品、交不了卷的企业会“啪啪”打脸,品牌形象也会遭到重挫。

“整县推进”能否跑出商业模式?

自6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之后,“整县推进”被送上了光伏热搜榜,各央企使出了浑身解数来跑马圈地,屋顶分布式光伏呈“燎原”之势。

由于部分地区的冒进,试图采用“一企包一县”的做法,引发了行业的强烈反感。国家能源局不得不在7月9日在其官网针对“整县推进”进行答疑解惑,一锤定音:自愿不强制、试点不审批、到位不越位、竞争不垄断、工作不暂停。

但是央企们受这一波行情驱动,根本停不下来。

7月5日,国家能源集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的通知》,要求各子分公司发挥区域协同优势,全力抢抓分布式光伏资源,要求到2022年底,系统开发不少于500个县(市、区),占到全国县级行政区的17.5%。

在此之前的6月24日,国家电投旗下中电国际在其向各所属单位下发的一份《关于积极申报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的通知》中用了“从速锁定资源”这样的措辞,截至通知发布时,已有河南平顶山市、辽宁朝阳市和双塔区、湖南娄底市和湖北麻城市达成了签约意向。

6月30日,国家电投广东公司传来捷报,湖南省邵阳县整县屋顶分布式签约,涉及总投资60亿元人民币的全域屋顶分布式光伏、100MW电网侧化学储能站项目、全县抽水储能站、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智慧低碳城镇、美丽乡村综合智慧能源系统。

由此不难看出,央企的迫切愿望在地方落地实施时,仍然以整体打包的形式在推进。

以辽宁朝阳为例,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装进了国家电投旗下中国电力在辽宁朝阳推进的1.3GW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包中。

至于整县推进能否在今年之内跑出较为理想的商业模式,联盛电力总经理田大勇对笔者明确表示“不能”:“管理体制的改革、决策机制和标准的设计、实施流程的筹备、面对终端用户服务体系的搭建、碎片化项目管理模式的重建,对央企而言是个艰巨的课题。”

不出意外,今年能推进的只有政府能够把控的屋顶。

尽管国家能源局的《通知》并未明确时间期限,但许多县级政府则要求入围企业自半年内完成前期工作,时间紧张的同时也增加了难度。

由于对政策的领会和解读见仁见智,山东一时间走在了全国前列,经历了一点曲折,但好在及时纠偏,”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7月8日,山东莱芜发展改革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统筹和暂缓在谈与拟建光伏项目的紧急通知》,第二天国家能源局在官网公布了五个“不”,当天下午,山东莱芜方面紧急撤回了前述《通知》,此举受到业界肯定: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我们估计,整县推进以后就是个概念了,国家能源局已经明确不会再有试点。有点像席间喝酒,国家能源局提一杯,各地能喝多少、怎么喝,根据自己的酒量把握,不灌不劝不摁头。”田大勇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