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呈现前低后高大的走势。多晶硅和电池片维持满产满销状态,除了多晶硅老产能受洪水影响,停产一个月左右。
会议纪要:
时间:4月13日,周二晚 20:00
嘉宾:通威股份副董事长严虎先生及相关板块领导
董秘严轲总分版块业绩拆分:
受疫情影响,呈现前低后高大的走势。多晶硅和电池片维持满产满销状态,除了多晶硅老产能受洪水影响,停产一个月左右。
2020年分版块:
多晶硅产销量及均价:
销量8.66万吨(同比+35.8%),均价6.95-6.96万/吨(含税);7月份以后价格逐步回升,下半年整体均价7-8万/之间。
成本:
生产成本:新老产能加权平均生产成本3.87万元/吨,其中新产能3.63万元/吨,老产能4.9万/吨。
完全成本:加权平均4.63万/吨,其中新产能4.27万/吨,老产能5.9万/吨左右(受到洪灾影响,正常是5.5万/吨)
电池片产销量及均价:
电池出货21GW,其中单晶18GW,多晶3GW。实现利润11亿+。
其中单晶单瓦净利7分/W;电池加工成组件1GW+,规模较小,组件环节亏损7000万左右。
农业6个亿利润;电站3亿+,扣除2亿多减值,整体8000万利润左右。其他总部跨板块费用及内部合并抵减。
2021一季度:
电池:销量6.4GW左右,其中多晶800MW,单晶5.6GW。电池片盈利2亿出头一点。单多晶平均3分/W+,单晶但瓦盈利4分/W。组件300MW+,亏损2000多万。
硅料:多晶硅2.39万吨,含税9万出头一点。生产成本没有太大变化,加权平均生产成本3.7万/吨,全成本4.8万/吨。多晶硅+化工实现净利润7亿+,硅料6亿+;
农业基本持平,略有盈利;
电站8700万左右。其他总部跨板块费用及内部合并抵减
问答环节:
可转债预案详细情况的介绍及公司相关规划?
A:120亿转债发行主要是考虑多晶硅、电池、电站等业务发展,募投项目包括包头二期和乐山二期两个5万吨以及与天合合作的15GW硅片规划以及35亿补流。
除了募投项目外,我们还有产能投资规划还包括云南一期5万吨以及与晶科合作,与天合合作的切片项目。电池到2023年底80-85GW,今年是55GW,后续产能的落地还需要基于技术路线的考虑。
我们不管在硅料还是电池环节,保持行业领先的优势,技术、人才和管理储备作为足够的支撑。
企业竞争中,考虑到融资政策随时都会发生变化,抓住在正确的窗口期。
严虎总:我们2020年发布了4年规划,加上我们与天合硅棒切片项目的合作,最近4年的投资超过700亿,大部分是在2021、2022年投放。从资产负债结构,到2020年末资产负债率不到51%;根据我们未来1-2年投资以及盈利的情况,保障资产负债结构合理,未来4年会进行2次再融资。去年定增60亿,这次120亿转债批复在Q4,后面一年择机发行。
按照60%资产负债率,剩余的40%靠权益以及利润来解决。从资金使用角度,在转债没有到位之前,有足够多的银行项目融资、中票等多个渠道可以满足项目建设需要。
硅料价格走势?今明年价格中枢判断?
A:从目前供需关系看,我们认为在2021年,在目前价格情况下还有上涨的趋势。整体说,产业链几个环节产能释放还存在时间上的差异。从4季度触底到价格反弹,目前行情会延续到2021年末。
行业产能投放情况对供需的影响?
A:考虑同行的产能扩张,今年年底能够释放产能主要是我们永祥的两个项目。其他项目基本要到2022年上半年。亚硅、大全、新特、协鑫等都有产能扩厂规划,要到2022年中期及下半年。下游拉棒产能释放还在继续,今年价格还会持续强势,涨幅不会像四季度以来这么猛,产业链利润均衡到终端发电,平衡点时间点不好判断。价格波动是市场正常反应,从另一方面来说,未来更多看我们自身竞争力的体现。即使去年历史最低点,我们还有20%左右毛利率。
2021年-2022年硅料会持续紧张,我们两个5万吨年底投产,后面还有3-6个月爬坡期。明年真正释放出的量就10万吨出头,根据终端需求增长还是下游扩产,硅料会维持相对紧缺的状态。
价格对终端需求的影响?
A:去年下半年硅料价格开始上涨,硅材料在下游成本占比有时候还没玻璃高。其他还有没有下降空间,值得商榷。目前价格既然是真实存在价格,说明下游能够接受;如果确实影响需求,肯定会反向传导。
农业板块未来战略?
A:渔光一体是光伏与农业衔接的纽带。长期战略目标也包括世界级安全食品供应商。农牧板块基于行业本身特性,收入、利润增速肯定低于光伏,但仍然是公司核心业务之一。农业的定位没有变化,量、利同样重要、
电池新技术GW级项目的进展?
A:TOPCon和HJT都有中试线,TOPCon的中试线是嫁接在眉山210的产线上,本身比较新;选用了两个不同技术路线,还处于良率、效率攻关上,还没到下结论TOPCon取代PERC的时候。TOPCon比我们预期要慢一些,当然也比我们预想难度更大一些,下半年会出结论。TOPCon实现隧穿氧化层有4条路线,传统PECVD还是要解决成本的问题,用LPCVD等等都出现良率、效率等问题,新技术爆发初期问题都是比较多的。需要站在电池+组件的角度,实现最终的经济性。
HJT中试线:成都3条线算是第二代产线,6月底建成,3个月左右爬坡期会有初步的结论,这是一代线没有实现的。今年年底会有阶段性的结论,不代表TOPCon或者HJT在性价比上取代perc的答案。
需要解决设备、工艺、材料(银浆、靶材、特气等)匹配情况,才能有肯定的答案。
大尺寸爬坡后,结构及硅片保供问题?
A:一季度出货看,166及以上50%出头,158单晶和多晶占比50%左右。今年年底166及以上产能占比90%左右。
硅片保供:保大尺寸产能,全行业看,我们前段有硅料,在硅料相对紧缺的情况,一方面采购我们硅料,一方面来保障我们硅片需求。我们电池开工率保持比较高。
硅料四月份成交均价?全年产量预计?产业链上下游的库存情况?
A:单晶致密签单价格部分散单达到145元/kg(含税),前期长单锁定的均价12.4-12.5万/吨左右。
库存正常就3-5天,直接面对我们下游,不会有贸易商在我们体系内存在。
对于颗粒硅的判断?扩产的进度?
A:颗粒硅主体装备板材都是用的800H,受制于供应不足,制造周期都很长,800H制造周期在10-11月。协鑫还没开始订货,最快明年下半年投产。
我们新产能订货最早,美国、日本等板材产能都已经占满了。大全、特变基本都会在明年三季度以后。我们内蒙项目可能也要在明年下半年了。
明年一二季度价格不用担心,三季度价格略微调整一点,四季度可能有一定压力。
电池片不同尺寸盈利水平?
A:除了158以外,都没有什么盈利。之前是158>210>166,最近210硅片涨了一点,把210盈利拉下来一点,1分/W左右。
整个电池片行业开工率基本在85%,我们保持100%满产。我们同行都在85%以下,一是组件开工率平均70%+,对电池需求在减少;我们产品质量保障我们电池抢单能力,能够响应到客户的价格要求;二是前端硅片供应不足。
电站业务?
A:今年建设并网量2GW左右,到年底存量电站4GW+,明年以后还会加快。
去年新增项目300MW+,平均投资成本3.4元/W左右,随着整体设计和施工能力提升,还会略有下降,全投资收益率维持8%+。预计今年电站利润还会比去年有明显提升。
电池库存?拐点判断?
A:去年行业最高的时候7-8GW库存,今年大家聪明了,3月份以来开工率下调,目前库存在3GW左右。
拐点判断:现在可以看到的是,一方面电池片环节价格会有一部分上行的空间,组件辅材价格下行,特别是辅材;电池片开工率修复一方面是盈利修复,另一方面是硅片保供,电池盈利的提升取决于硅片降价,前期硅料快速涨价,硅片环节在逐步承受硅料快速上涨后的影响并且消化了大部分。
在建项目投资回报管理模式?
A:看赛道,看行业未来,天花板足够高,说明行业值得我们去做。
我们规模、成本优势是否保持领先,我们做出投资决议取决于我们对成本、技术优势的判断。
一季度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大幅增长?
A:一是收入的增加,二是盈利的增加;三是票据相较于上个季度,兑付收到现金;四是农牧板块2021年以来全部实行先款后货。
3月末存货比去年提升很多?
A:原材料增长,特别是农牧,四月份进入水产旺季;
电池和组件的出口,船运方面,货物已经出去了,报关出口等作为发出商品,体现到存货里面。
硅料找硅片代工?
A:硅料、电池独立运行,我们也是硅料的客户,而且硅料本身有战略合作和长单的协议;
之于我们会有一些可以做部分代工,确实在谈。
硅料检修的规划?
A:今年没有检修规划,去年都处理过了。
电池薄片化?
A:小尺寸突破165um,串焊后,组件碎片率会明显上升。
166现在已经是170um,从4月份开始供;大尺寸到175um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严虎总总结:
2个产业,6个板块同时进行。
饲料稳定增长阶段,养殖小规模过程中,食品转型也还有个过程(5年左右)。
短期光伏围绕两个龙头的打造,3-5年维持30-50%的增长;届时其他业务也储备到一定阶段,开始发力。
基于未来全球预期,光伏行业自身的盈利能力以及资本市场助力,产能快速扩张。今年及明年在硅片、电池、组件环节可能出现阶段性过剩,盈利状况可能遇到较大挑战。
电池已经在最底部,供给一旦出现供过于求以后,通过产能利用率及价格实现自动平衡调节。
本月初,在接受新浪财经、第一财经、财经网等联合专访时,通威集团董事局刘汉
元主席表示:
通威将在自身拥有核心竞争力和优势的环节加速投资节奏和投资规模,以最短的物理路径、最低的交易成本、最高效的产业链协作,提高产品含金量、降低产品成本、增加产品附加价值,持续巩固高纯晶硅和太阳能电池片领域的核心优势和不可替代性,同时,将农业和光伏两大主业有机融合,大力发展“渔光一体”创新模式,实现绿色农业和绿色能源的高效协同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