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山东光伏发电装机高潮下冷思考

   2021-11-15 大众日报
68
核心提示:山东整县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正式启动。10月29日,沂水整县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一期项目开工,该项目是国家发改委和山东省政府

山东整县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正式启动。10月29日,沂水整县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一期项目开工,该项目是国家发改委和山东省政府召开的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工作座谈会上,确定的3个试点项目之一。

光伏发电再迎装机高潮

国家能源局近日下发全国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山东诸城、嘉祥、沂水等70个县(市、区)入选整县开发试点,总开发规模3685万千瓦,入选数量、装机容量均居全国第一。

省能源局负责人介绍,整县试点将与“百乡千村”绿色能源发展行动相统筹,在推进规模化开发利用的同时,因地制宜推进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逐步实现一体化解决农村用电、取暖、炊事等清洁用能。同时,探索“光伏+农业、养殖业、第三产业等”多元融合发展模式,增加群众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山东省太阳能行业协会秘书长彭飞接受采访时表示,开展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有利于整合资源集约开发,引导居民绿色能源消费,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

山东将按照国家推进整县试点有关工作要求,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协同工作推进机制,高质高效推进全省整县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新体系。

弃电是否大规模出现?

近年来山东新能源发展迅猛,光伏、风电装机已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五位。可以预见,随着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的推进,光伏又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光伏装机容量、并网电量将会迅速增长。

但是,光伏发电的波动性和电网调峰能力之间的矛盾也将更加突出,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光伏发电的上网,和光伏开发的效益。

9月30日,山东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发布关于印发新能源场站调峰优先调度原则的通知。但受新能源发电高波动性和外电高负荷输入的影响,午间用电低谷时段调峰特别困难,今年已出现集中式新能源和10千伏以上分布式光伏上网受限的情况,现有调峰手段已无法满足电网运行需要。随着未来新能源装机比例的逐渐提高,山东清洁能源消纳形势将日益严峻。

对此,国家电网山东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编制了“新能源场站调峰优先调度原则”。其中,在常规燃煤、核电、抽水蓄能、热电联产机组以及外网支援等调整能力无法满足新能源全额消纳要求时,按照优先顺序组织新能源场站参与电网调峰。同时,分布式和扶贫光伏电站优先消纳,但如预计其他集中式新能源电站实施全部弃电后,电力系统仍无规定的调整能力,分布式电站和光伏扶贫电站也要参加调峰弃电。

并网瓶颈亟需破解

近年来,山东依据国家选点规划,聚焦全省电网调峰调频能力提升,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探索各类储能设施建设,提升新能源发电消纳能力,保障全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随着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装机增长和“外电入鲁”规模不断扩大,山东省电网面临的调峰压力也随之加大。抽水蓄能电站具有启动灵活、调节速度快的优势,是技术成熟、运行可靠且较为经济的调峰电源与储能电源,可以有力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为缓解电网调峰矛盾、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优化能源结构、更大程度上接纳省外来电,山东省科学布局,在沿海核电、风电等新能源负荷中心布局建设文登10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在上海庙-临沂、扎鲁特-青州等外电入鲁受端负荷中心分别布局建设沂蒙120万千瓦、潍坊18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在加速推进在建项目建设的同时,及时修编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不断补充和丰富山东省抽水蓄能电站站点资源,继续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提升山东省电网调峰能力,保障电力供应安全。

9月30日,由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发的全国首套盐穴压缩空气储能调峰电站项目成功并网发电。该项目充分利用肥城地下丰富的盐穴资源,在电网负荷低谷时通过压缩机将空气压进盐穴腔体,电网负荷高峰时排气驱动膨胀机做功并带动发电机发电,实现电网“削峰填谷”。

截至目前,济南、德州、泰安、滨州、烟台等已建成投运总装机规模119兆瓦/238兆瓦时的19个电化学储能项目,各地也在积极加快各类储能电站建设,力争到2025年,全省储能设施规模达到450万千瓦左右。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