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央视调查:光伏硅料价格为何一年翻一番?

   2021-04-28 央视财经
61
核心提示:近来,光伏行业备受关注,除了行业高增长之外,原材料价格波动性强也成为一大热点,尤其在全产业链。来看记者的调查。硅料价格一

近来,光伏行业备受关注,除了行业高增长之外,原材料价格波动性强也成为一大热点,尤其在全产业链。来看记者的调查。

硅料价格一年翻一番 光伏上游产能严重

不足一家四川的硅料生产企业,作为光伏行业中最上游的原材料生产企业,它的市场份额占到国内最大。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硅料价格一路上涨,当前的价格同比去年已经翻了一倍,比去年底更是上涨了近50%。如今单晶用料均价达到每公斤135元,多晶硅为每公斤74元。

记者在多家企业了解到,硅料涨价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供不应求,这些企业订单量都超过一倍,有的甚至达到两倍,而供应却严重不足,成为硅料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 王世江 :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另外一个因素我觉得可能也有结构性的问题,这几年下来就是我们的电池这块,高效的电池现在起来的很快,就是它对多晶硅的纯度要求更高了。

由于硅料的扩产需要相当长周期,而国内硅料生产企业只有11家,有些生产规模还很小,因此制约了硅料的快速供应。而此因素传导到最直接的下游方硅片生产企业,就是原料成本的上升,因此硅片也进行了相应提价,目前国内硅片的均价和去年底相比,涨幅超过30%。单晶硅和多晶硅每片价格分别达到3.81元和1.85元。而硅片扩产相对简单,可以短时间内实现,因此一些龙头企业迅速扩大产能,来满足暴增的订单量。

陕西某企业董事长 钟宝申:今年在硅片订单方面,我们大概会增长50%,也是比较快。

此轮涨价的背后,更让一些企业看到产品创新的紧迫性,快速迭代新技术成为当务之急,以此来解决传统产能严重不足的问题,而颗粒硅被看作光伏原料,它可以使目前的发电成本降低30%以上,更是未来具有超前愿景的行业。

江苏某企业董事长 朱共山:大家知道颗粒硅是最好的碳达峰碳中和的代表性的一个产物。

上游涨价传导效应明显 下游企业降成本扩产能

我们看到,作为光伏产业链的上游环节,硅料和硅片价格上涨,让一些企业看到机会,或者研发新技术或者有新的进入者。那么涨价的传导效应在下游的表现又如何呢?企业又是如何应对的?

这里是浙江的一家光伏电池生产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到现在,企业的订单持续激增,数量同比超过一倍,由此带来上游原料供不应求,以至于价格高企。对此,企业只能一方面压缩成本,一方面挤压利润空间,因此相对于去年底,电池片的涨价幅度只有15%。

浙江某企业高级副总经理 何达能:整个产业链目前为止,上游端的利润是比较好一些,中游端的利润它就是要看下游和上游,它作一个缓冲。

在另外一家电池生产企业,负责人表示,涨价幅度小是为了留住客户,因为在光伏行业内降低成本是整个行业的终极目标,因此越到下游产品降成本的压力越大。而同时一些企业也通过扩大产能来优化成本,以此保证利润空间。

四川某企业首席运营官 萧圣义:目前大概是30GW左右,到今年年底大概是50GW,到明年我们应该到80GW,到2023年我们大概会到100GW,所以我们持续有一个扩产的计划。

光伏电池作为下游企业想尽办法对冲上游涨价影响,而作为光伏电池的下游企业也在做新的布局。

记者 张文杰:这里一家光伏组件生产企业,我旁边的包装箱里装的就是光伏组件,大家看到我身后偌大的物流广场被上百件的光伏组件摆得满满当当,由于订单量的增加,我身边的这些物流车的发车频次也进一步加密,去年年底一天只有20多辆,现在达到40多辆。

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光伏组件作为光伏装机前的最后一到生产关口,涉及到电池、玻璃等产品的组装集成,因此任何一个原料成本提升都会影响到光伏组件的价格,目前电池成本上升已经给整个组件带来近25%的成本上升,而玻璃价格刚刚出现回落,可以一定程度降低整体成本,因此,组件的价格相比去年涨幅不是很大,这是为了让利给终端的发电企业。这就带给企业稳定的订单,为进一步扩产能打下基础。

北京某企业高级副总裁 黄新明:不光是订单饱满,除了订单饱满之外,我们为了应对这种市场新的爆发,大家都在有新的布局,像晶澳我们也在积极扩产。

光伏发电迈向平价上网时代 进一步降低成本是行业发展必然选择

记者调查当中提到,在光伏行业上中游涨价的情况下,下游关心的是如何进一步降低发电成本。 究其原因,市场竞争激烈,容不得你把成本上涨的压力都转嫁给用户,更何况,现在光伏发电都要平价上网了,你发的电贵了,大家凭什么来买单呢?

面对这样的局面,企业的策略只有一个,这就是通过加快技术研发,提升经营效率,来进一步降低成本,占领市场。

表面上看,现在国家大力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光伏行业市场空间巨大,然而只有真正的龙头企业才能享受巨大的市场空间。不仅如此,我们觉得,还有其他成长型行业,例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不是也面临同样的局面呢?值得大家来重点思考。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