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B轮融资5亿美元 中国WeWork却更加焦虑了

   2018-07-30 环球网
35
核心提示:  7月27日,WeWork宣布中国WeWork获得由挚信资本、淡马锡控股、软银集团、软银愿景基金及弘毅投资领投的共

  7月27日,WeWork宣布中国WeWork获得由挚信资本、淡马锡控股、软银集团、软银愿景基金及弘毅投资领投的共计5亿美元B轮融资,用于加快在华业务的发展,这意味着WeWork对中国业务的进展并不满意。

作为共享办公的鼻祖,WeWork近年来的发展可以说是顺风顺水,虽然华尔街对于WeWork超高的估值还存在争议,但全球第二大独角兽企业的光环,让WeWork在欧美市场高歌猛进。

目前,WeWork已经在全球22个国家、75个城市拥有283家办公地点,超过25万会员。2016年WeWork首次进入亚洲,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办公地点,显然WeWork是将中国作为亚太地区最重要市场来对待。

两年多过去了,WeWork中国的发展速度却迟迟提不起来,只有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开设了十几个办公地点。与中国本土的共享办公企业相比,这样的速度难以让WeWork总部满意。

2018年4月,WeWork斥资4亿美元并购了中国的另一家外资联合办公品牌裸心社。双方合并之后,中国WeWork的办公地点提高到了40个,会员数量提升到20000,但裸心社也只在北京、上海两座城市发展,中国WeWork的城市覆盖量还是二。

其实,中国WeWork的发展并不缺资金,也不缺实力雄厚的股东,此次入股的挚信资本、淡马锡控股和老股东弘毅投资都是实力派。中国WeWork最大问题还是在于速度,拿到融资也解决不了发展速度落后于本土竞争对手的现状。

就拿和WeWork模式最为接近的氪空间来说,氪空间今年在国内一线城市拓展的速度非常惊人,仅1-4月新签物业面积就达到15万平方米,氪空间创始人刘成城表示,目前氪空间每个月新拓展的面积5万平方米,这一数字比中国WeWork在2017年全年新增的面积都多。

完成新一轮融资,并不能减轻中国WeWork的焦虑。

中国WeWork的第一个焦虑是竞争对手速度持续提升,差距在拉大:氪空间目前已经覆盖国内11个城市,据称今年内就要提升到20个城市左右,新社区就像变魔术一般接二连三的出现,线上线下的推广也是不遗余力。

按照氪空间宣布的发展计划,2019年底管理面积要达到150万平方米,这意味着氪空间有信心在一年之内新增百万平方米,这样的速度是中国WeWork很难追赶的。

第二个焦虑是有钱却没有好的收购对象。收购其他联合办公企业,是中国WeWork迅速扩大规模的捷径,但中国很多联合办公企业复杂的股权结构、糟糕的财务状况,社区的软硬件品质,都让中国WeWork不敢轻易下手。

另外,中国排名靠前的联合办公企业大多倾向于独立发展,中国WeWork肯出钱也不一定能买得下来,而管理面积5万平方米以下的中小型联合办公企业,收购需要投入的大量时间、精力以及后续的整合工作,买下来也意义不大。

第三个焦虑来自于估值的上升。中国WeWork本轮融资之后,估值从10亿美元升至50亿美元,看起来是好事情,但仔细分析对其发展可能埋下的是隐患。

中国WeWork50亿美元的估值不低,何况市场上还有氪空间这样一个参照物,业务规模和发展速度都比中国WeWork强,其估值只有十几亿美元,对于有意投资联合办公的资本,氪空间成长性更好,未来回报更高。

就在几年前,另一家共享经济巨头Uber在进入中国市场后,Uber中国拿了百度、中信等公司的十几亿美元融资,但最终败给了滴滴。

中国WeWork如今面临的局面与Uber中国何其相似,同样是身披金甲圣衣(全球品牌优势)、驾着七色云彩(明星股东力撑)而来,但结局是滴滴出行收购了Uber中国。

中国WeWork面对本土企业的挑战,最大的倚仗可能就是软银了。软银在WeWork身上可是押了重注,不仅大手笔投资WeWork,中国WeWork两轮融资也都有软银的参与,软银完全有可能为中国WeWork寻找更多的股东和合作方,但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WeWork解决不好本土化和发展速度的问题,在中国很难赢下本土的竞争对手。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