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投资领域的熙熙攘攘之势,几乎发生在一夜之间,时代催生的新能源大潮大有带领行业重回2018年之前的热闹之势。
近日,光伏們数次接到读者咨询,大多围绕光伏电站买卖以及股权合作、开发等相关事宜。其中咨询对象主要围绕两类,一类是以项目中间商为主,鉴于当前光伏电站项目需求骤增,越来越多的人再次重回光伏行业,启动资源对接买方与卖方;
另一类则是以自持项目为主的投资商或者基金公司,这些企业要么是被碳中和目标催化的央国企投资方,要么是看好绿色资产的投标价值,继而手握重金雄心勃勃的杀入光伏行业。
这其中,既有双碳目标下的企业主动转型为之,也有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掀起的全民光伏大时代之契机。
蜂拥而至的央国企投资大潮
自国家30·60双碳目标提出之后,2021年初,以国家电投、华电、三峡、大唐等为代表的电力央企陆续提出碳中和、碳达峰目标,自此拉开了能源央企轰轰烈烈的新能源开发大潮。
日前,光伏們获悉,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全面授权二级子公司及分公司开发风、光新能源项目。有行业人士告诉光伏們,三峡集团控股上市公司——水电“巨无霸”长江电力控股的三峡电能近日在光伏项目收购、开发市场上较为活跃,已经参与了多个项目的竞标及谈判。
众所周知,作为央企中净利润率最高的企业之一,三峡集团拥有全球数座水电“印钞机”。而作为三峡集团电力生产运行主体,长江电力目前拥有三峡(世界最大)、溪洛渡(世界第4)、向家坝(世界第11)、葛洲坝四座大型水电站,是水电投资领域当之无愧的龙头,同时也是A股乃至全球最大的电力上市公司。据长江电力1月27日发布的2020年业绩快报显示,公司2020年度营业收入为578.51亿元,同比增长15.99%;归母净利润263.15亿元,同比增长22.15%。
事实上,在30·60目标的指引下,央企投资商在新能源开发投资领域的竞争军备赛已然打响。此前在《中国电力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投资业务指导意见》中,中国电建集团对下属28家子企业分解下达了“十四五”新能源开发目标,新增规模合计48.5GW。着是中国电建首次明确大力发展新能源投资运营业务,进一步放宽集团下属企业新能源项目投资主体范围。
另一家世界顶级的电力设计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也在近日发布的《践行碳达峰、碳中和“30·60”战略目标行动方案(白皮书)》中,明确加大新能源“投建营一体化”项目开发力度,孵化开发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综合能源基地项目,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培育在新能源产业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新能源发展模式和业态,提供优质的新能源综合解决方案,发展多能互补和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到2025年,控股新能源装机容量力争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
而在此之前,中国电建与中国能建是新能源领域两大设计院“霸主”,虽然两家各有所长,但业务领域多以电力、能源领域项目规划设计、EPC业务为主。光伏們了解到,早在2020年,中国能建系便已经先一步布局新能源项目开发投资业务,进入2021年,中国能建更是凭借火电优势等陆续签约了近15GW的多能互补一体化项目。
事实上,今年以来,大部分的央国企正全面发动各级省分公司、二级公司参与新能源的开发建设。在此前广西省公布的2021年保障性并网光伏项目名单中,仅国家电投就有包括国家电投贵州金元、国家电投海南新能源、国家电投江西中业兴达以及五凌电力、中电国际等多家二级公司参与其中。
分布式光伏成“新宠”
站在新能源的时代风口上,越来越多的投资商对自持分布式光伏资产表达出浓厚的兴趣。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以体量小、资金规模少、模式灵活等优势正成为中小投资商的首选。
与此同时,整县推进政策也最大程度的唤醒了行业内外对于分布式光伏投资的热情与动力,其中既包括上述提到的行业之外的资金方与选择自投的中小企业,同时,也包括已经在大型地面电站项目“霸屏”的央国企电力投资企业,根据光伏們统计,截止目前已经有超过100个县市区与企业签约或者启动整县推进工作。其中仍以央国企为主,也不乏深入参与其中的民营光伏企业。
不仅如此,在今年供应链剧烈波动的情势下,以户用光伏为主导的分布式光伏撑起了上半年的新增光伏装机。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分布式新增装机同比增长97.5%,户用新增装机首超集中式,占比最高 42%,成为新增装机主要来源。2021年1-6月,户用装机容量超5861MW,同比增长280%。
分布式光伏的潜力正被快速释放,整县推进则成为提高市场认知度的催化剂,政策加持进一步提高了地方政府以及资金方对于分布式光伏的了解与认可,以往的“苍蝇腿”也成为了大型投资商跑马圈地的重点领域。随着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的落地,有望将成为中国分布式光伏市场一个划时代的起点。
然而,随着更多资本的进入,政策双刃剑的另一面在于国家能源局的五大“不”要求挡不住地方政府以市场之名行垄断之实。政策迟迟未落地,备案、接入无法办理、在建项目无法推动,仍然困扰着相当一部分的从业者。光伏們将针对整县推进持续跟踪,期待行业可以理性、有序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