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第二次青藏科考揭示青藏高原及横断山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空间格局及驱动因子

   2023-07-11 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61
核心提示:青藏高原及横断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到该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尤其影响进藏交通线

青藏高原及横断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到该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尤其影响进藏交通线的通达度。第二次青藏科考张强研究团队采用K均值空间聚类算法从最大降水、最大温差、坡度、岩性、植被覆盖状况、像元距道路距离、像元距河流距离及像元距断层距离等8个维度进行综合分区对青藏高原及横断山区进行了地质灾害易发区综合分区结果显示:横断山区中南部地区(综合分区Ⅰ)、横断山区北部地区及青藏高原东南麓地区(综合分区Ⅱ)、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综合分区Ⅲ)内分别有1853629079个和10035个地质灾害点与非地质灾害点。各综合分区地质灾害驱动因子研究表明:在横断山区中南部地区,导致小型及中型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为距离道路距离(贡献率为20.2%),最大降水(贡献率为18.9%)与最大温差(贡献率为15.1%),表明横断山区中南部地区小型及中型地质灾害的形成主要归因于道路建设导致的沿途坡面稳定性的变化,降水侵蚀驱动作用与岩石及松散堆积物风化;在横断山区北部地区及青藏高原东南麓地区,导致小型及中型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为植被覆盖状况(贡献率为23.6%),距离道路距离(贡献率为15.7%)与最大温差(贡献率为14.5%),表明横断山区北部地区及青藏高原东南麓地区小型及中型地质灾害的形成主要归因于植被覆盖状况的变化对于坡面稳定性的影响,道路建设导致的沿途坡面稳定性的变化与岩石及松散堆积物的风化;在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导致小型及中型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为植被覆盖状况(贡献率为27.3%),距离河流距离(贡献率为17%)与距离道路距离(贡献率为16.8%),表明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小型及中型地质灾害的形成主要归因于植被覆盖状况的变化对于坡面稳定性的影响,河流对于周边坡面的侵蚀作用及道路建设导致的沿途坡面稳定性的变化。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