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树线是直立树木分布的海拔上限,且大多数树线之上有灌丛分布,该生态过渡带上植被生长普遍受低温限制,对气候变暖敏感。近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梁尔源研究员团队基于藏东南色季拉山8-10年的高山树线乔、灌木形成层物候连续观测数据,结合北半球11个样点高山树线乔、灌木的模拟物候数据,揭示了高山树线上乔、灌木春季物候对气候变暖响应差异及其机制,并通过跨大陆对比验证,提出了解释高海拔地区森林扩张的新物候机制。研究发现:藏东南色季拉山典型高山树线上乔木(急尖长苞冷杉)、灌木(薄毛海绵杜鹃)物候对春季升温的响应存在变化不同步现象,在春季升温1度的条件下,乔木生长恢复提前2-4天,而灌木延后3-8天;而春季升温2度将导致两者形成层活动开始相差约20天。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灌木对冷激的敏感性显著高于乔木,冬季升温使灌木更难满足冷积温需求,而在春季时需要更多的积温恢复生长,因而物候推迟;而乔木对冷激的依赖度较低,使其能在温暖的春季生长恢复提前。研究还发现,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高海拔地区的增温速率显著高于低海拔地区,而且冬季的增温速率往往大于春季,这可能会进一步加大高山树线乔、灌木种间的物候差异。较早的春季物候可能通过促进生长、碳增益和提高资源的可利用性,使乔木有竞争优势,从而可能促进高山树线向更高海拔迁移。该研究从植物种间物候变化差异的角度,为气候变化下高山树线的动态变化提供了创新的生理学解释,是高山树线变化驱动机制研究的重要理论进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