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地球1小时南京遇尴尬 用电量5年来首次不降反升

   2013-03-25 现代快报
70
核心提示:昨晚,地球一小时全球接力活动来到南京。根据南京电力公司的统计数据,当晚8点30分,网供负荷最高为485万千瓦时,活动开始后的8

昨晚,“地球一小时”全球接力活动来到南京。根据南京电力公司的统计数据,当晚8点30分,网供负荷最高为485万千瓦时,活动开始后的8点40分,负荷竟然达490万千瓦时。这也是南京参与这项全球环保行动5年来,第一次出现这样难堪的局面。

与往年在“幸福黑暗”相比,昨晚南京城很多地方灯火通明,虽然有300多幢集中控制的高楼如期关灯,但数据真实地反映出:环保,需要你我他每个人的坚持。

8:30前

8:30后

“绿V客”环保七选一

今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主题为:我做绿V客,环保七选一,每周一起来。具体内容为:星期一多吃菜,星期二环保袋,星期三不开车,星期四自带筷,星期五不剩饭,星期六爱动物说出来,星期日放弃宅。

活动发起后,已有不少网友响应加入。网友“missy_mly”就在这个周五贴出了当天午饭前后的对比图:一大盘炒饭加荷包蛋,还有一小盘榨菜和一碗紫菜汤,全部吃光喝光。

昨天是周六,大家也纷纷对各种动物发表“爱的宣言”,“我爱熊猫,也喜欢所有的野生动物,希望越来越多人能保护动物。”“我爱老虎,爱狮子,这些大型动物的生存环境遭到威胁,不容乐观。”“我爱我家的喵星人,样子憨憨的一看到心情就很好。感谢这些陪在我们身边,给我们带来幸福和安慰的小生命。”

网友发起“夜跑玄武湖”

昨天上午,网友“心情车站”在西祠上发起了一项环保跑步活动,征集大家在3月23日当晚,用环绕玄武湖跑一圈的方式,来表达对环保的支持。

现代快报记者联系上了“心情车站”,这名网友是个热爱运动和环保的“80后”。他介绍说,最早在广州,当地一个运动团体发起了在“地球一小时”当晚城市夜跑的活动。“我觉得南京也可以有这样的活动。”

今年加上南京,全国有8个城市都发起了类似的活动。网友“心情车站”表示,有20多人报名,不过以中老年人居多,“像我这样20多岁的人反而很少,现在年轻人宅在家里玩电脑的太多了。”

用电量上升5万千瓦时

从2009年起,南京每年都会参加“地球一小时”。前几年,全城用电量一般减少15万千瓦时~20万千瓦时。

昨天晚上,现代快报记者看到,由城管部门集中控制的300多幢楼宇亮化灯如期熄灭,但主动参与的情况远远不如往年。

昨晚,新街口大大小小的商铺中,除南京国际金融中心的大楼外,有一些小的沿街商店也参加了这次活动。但与此相反,周边的商场楼宇并没有参加到这次的活动中来。

虽然由城管部门集中控制的亮化灯光关了,但新街口各大商场外围的LED大屏依然滚动播放广告。记者随机询问了两家商场的工作人员,都表示没有收到熄灯的通知。

更重要的是,居民小区里的熄灯行为明显比往年少多了。家住城东的李先生说,去年他所在的小区,不少人家的灯都熄灭了,“当时觉得心里突然一阵感动。”但是今年,他关了灯在阳台上静静等待,却只看到一户人家关了灯,不少人家开了很多的灯。

突然大规模关灯

会冲击电网?

“地球一小时”这个环保活动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和响应,但难免也遭到一些质疑。

昨天,网友“张三的弟”就在微博上表示反对这一活动。他自称从事电力运行工作,对发电工作非常了解。他认为,停电一小时所节省的电能,“电能无法大量存储,不用就是浪费。大规模大面积骤然断电,会对电网和发电设备造成冲击乃至伤害。”他甚至干脆提出,此举“百害无一利”。

他的言论在短短一天时间内就被转发近两万次,评论也高达两千多条。这番反对“地球一小时”的理由,涉及到电网运作等专业原理,又只说了寥寥几句,很多网友直呼“看不懂”,有人提出,“拿出靠谱的科学依据来,不要凭空就在这里诋毁别人做环保。”“希望有专业人士站出来进行说明。”

根本不会破坏

城市发电系统

这名网友的话到底靠谱吗?有人专门发微博“辟谣”:“今晚熄灯一小时不是为了节电,而是为了提醒大家勿忘环保,而关灯并不会对电网有损坏。”这名网友随后链接了一篇科普文章,告诉大家有些质疑挺多余。

记者看到,这篇科普文章来自果壳网的《谣言粉碎机》栏目。文章作者通过不少数据、事例和分析表明,“地球一小时”对城市电力系统的影响“微乎其微”。

文中说到,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的主要是分散用户,对城市整体的电力系统影响不大,对电网冲击也很有限,更不会对发电设备造成破坏。如果“地球一小时”活动得到大规模推行,也同样不会影响城市的电力供应。“原因很简单,这一活动涉及到的,只是部分居民用电以及部分商业用电,而这个规模的用电突然变化,在电网正常承受范围之内。”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