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解振华:中国碳市场大体建成 碳定价将吸取欧盟教训

   2013-04-22 新华能源
48
核心提示:全球国际气候立法研究第三次报告18日在京发布,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当天的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碳市场制度、框架以及交易场所

全球国际气候立法研究第三次报告18日在京发布,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当天的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碳市场制度、框架以及交易场所大体上已建成,碳定价要取决于排放力度,将吸取欧盟经验和教训。

“十二五规划中确定了各省、市碳强度的下降的目标,根据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又确定了能源消费总量的指标,有了这两个指标,以及各地方确定的经济增速,应该说各地的碳排放总量大体上就可以确定。然后把这些总量变成额度,分配到各个重点企业、单位,随着排放、完成碳减排目标,成本大体上可以估算。”解振华表示,各单位减排成本不同,这种差别就是市场。

2011年10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了《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其中,深圳碳排放交易市场将率先启动,计划于今年6月17日全国低碳日正式交易。

谈及碳价格,解振华表示要取决于减排的力度。“欧盟现在碳价格很低,一吨3到4欧元,过去最高时是23到24欧元,为什么这么低呢?还是一个减排力度的问题。减排力度越大,压力越大,为了降低成本,市场交易就会越活跃。现在碳价格这么低,可能跟当时设计市场的时候,额度分配的太多有直接关系。我们也在吸取欧盟在碳定价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他举例称,澳大利亚现吸取欧盟的经验和教训,在市场前三年定出23澳元/每吨的固定价格,将来每年增长7%。

“中国要结合国情,根据各地测算出来的给碳的额度、排放总量,限额发放要适当,争取让价格保持平稳。”解振华提到,上海市在设计碳市场时建立了一个蓄水池,碳价低时可收储一部分,碳价高时再放出一部分,以此保持碳价相对平稳。

针对中国碳市场与欧盟、世界碳市场衔接的问题,解振华表示,中国的碳市场目前还在试点阶段,近几年首先把中国自己的碳市场建立起来,建立一套符合发展中国家国情的机制,然后再和国际接轨。他指出,国际碳市场的游戏规则应体现发展中国家特点,使其能够跟发达国家的市场与规则相融合。“最后达成一个既适合发达国家,也适合发展中国家,又能够体现区别责任原则的规则,这样我们就可以参加到全球碳市场当中去。”

解振华强调,中国对国际社会承诺的“2020年碳强度下降40%到45%”的目标不会改变,并且不附加任何条件。“无论国际社会有些国家干或不干,或者什么都不干,中国也会按照自己的既定方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无论我们的经济发展有什么样的变化,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实现这个目标是不会改变的。”

2005年到2012年碳强度已下降25%,相当于少排放18亿吨二氧化碳,意味着还有约一半的任务要在今后七年中完成。他表示,不仅要完成最高限额,还要争取做的更好。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