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现代牧业规模之困:高利润难解污染结

   2014-12-11 时代周报
51
核心提示:短短8年时间,从散户经营到万头牧场,因乳制品安全问题引发的奶源问题,从一开始就走向过犹不及的解决之路。11月29日下午,随着

短短8年时间,从散户经营到万头牧场,因乳制品安全问题引发的奶源问题,从一开始就走向过犹不及的解决之路。

11月29日下午,随着湖北省通山县政府和现代牧业再一次发出让步性承诺,同意限期迁走牧场,在封堵牧场大门14天后,当地村民终于散去。但是,搬迁只能解决当地村民一时之困,现代牧业养殖中的深层问题,却远不是一搬了之就能解决的。

关于污染、防疫等问题,从最初未能成型的蒙牛澳亚万头牧场,到中国真正第一个万头牧场——现代牧业马鞍山牧场,再到如今被曝光的现代牧业通山牧场和肥东牧场,并没有被真正解决过。

“现代牧业固然已经通过搬迁来解决问题,但只能是暂时解决,因为其搬迁不过是将这一问题推迟到未来某一时间的某一地区而已,并没有实际性意义。现代牧业应该对该牧场出现的问题高度重视,提前防止其他地区出现此类问题,如针对牧场进行环保措施的建设等。”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再陷污染门

不过1个月的时间,一向受到资本青睐的现代牧业突然遭遇接二连三的危机:肥东牧场刚刚卷入“污染门”,宝鸡牧场就深陷“病牛门”,有4人为此被刑拘。此后,陕西眉县疾控预防中心副主任刘建飞向媒体证实,现代牧业宝鸡牧场每年都有员工被查出染上人畜共患病的布鲁氏菌病;“病牛门”调查尚未有最终结果,通山牧场就被村民封堵,2000余吨鲜奶被倾倒……

此前,通山牧场曾曝出过污染问题。2012年,通山牧场就因随意倾倒牛粪和沼液,污染了当地的横石河,导致蚊蝇袭扰,引发当地村民不满。当时有村民将牛粪倒进通山牧场的办公室。事实上,从2011年年底至今,咸宁市环保局,通山县政府、环保局以各种形式向通山牧场下达整改要求超过7次。但是,这些都被企业无视,也导致11月中旬起,当地村民连续半个月围堵通山牧场,“外面的牧草拉不进去,里面的牛奶运不出”,截至11月28日下午,通山牧场因堵门累计死亡60余头奶牛,2000余吨鲜奶被倒入沼液池。

通山县政府在最新做出的承诺中表示,将保证落实现代牧业通山有限公司在2015年7月31日前将奶牛无条件全部运走,并关闭牧场;同时保证落实在1个月内运走4000头青年奶牛。同时,现代牧业也做出搬迁的承诺,即日起在1个月内运走4000头奶牛,以后每月分批次运走干奶期的奶牛,在2015年7月29日前运走全部奶牛,并关闭牧场。

现代牧业公司成立于2005年9月,2010年11月26日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是全球第一家以奶牛养殖资源上市的企业,作为国内最大的原料奶生产商,现代牧业的原奶主要供应给其现任第一大股东蒙牛乳业,其他客户还有新希望、银桥、明治等乳企。

简爱华认为:现代牧业病牛和污染事件对企业的发展当然是不利的,现代牧业欲通过搬迁来解决此次事件,短时间内或将对营收产生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对品牌的负面影响,现代牧业作为国内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的代表,如今更是涉足乳制品的加工环节,病牛和污染事件无疑会冲击其与下游奶源需求者之间的关系,更是会影响终端消费者对其产品的信心。

德银对现代牧业给出“沽售”评级,他们认为,搬迁将影响企业生产能力,并会增加废物管理成本和资本开支;而且,通山的搬迁可能只是一个开端,其他牧场是否出现连锁反应将成为新的风险因素;另外,品牌形象能否在近期负面报道中避免受损也成疑。

尽管外界纷纷攘攘,现代牧业始终没有出面,也未对公司改进的措施进行披露,只是在官方网站上表示“该事件不会对集团的财务状况带来任何重大不利影响”。

规模之困

据农业部预测,到2030年,中国人均每年喝掉25千克牛奶,总产量达4250万吨,将成为全球最大牛奶市场。但是,根据中国奶业协会的统计,2012年全国奶牛存栏预计为1440万头,牛奶产量3744万吨,同比增长仅2.3%。同期,乳制品进口114.6万吨,同比增长26.4%。需求连年增长,供应却跟不上。

一时间,中国的牧场成为各路资本热捧之地。事实上,时代周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并不反对规模化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在奶源、喂养、检测、单产等方面的优势显而易见,但规模到底应该多大,却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国际上牧场主要分为两种养殖模式,一种是以新西兰为代表的放养模式,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圈养模式,中国由于资源有限,选择了美国的集中养殖模式”,资深乳业专家冯启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恒天然前国际牧场业务首席运营官皮特.摩尔(PeterMoore)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曾表示:“新西兰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决定了新西兰可以采取放养模式,新西兰牧场的平均奶牛数量约为386头。中国和新西兰的畜牧环境不一样,所以畜牧模式也不一样”。

不过,恒天然在中国河北的牧场也没有选择万头的规模,而是把牧场规模控制在3000头左右。“根据我们牧场的大小和规模,我们发现3000-6000头牛的牧场规模对于我们在中国的牧场运营和牛奶加工是最佳的”,皮特.摩尔表示。

飞鹤乳业总裁蔡方良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牧场规模不能一概而论,比如东北、内蒙古等地地广人稀,气候温寒,能够大规模种植饲草,因此适合大一点规模的牧场,而南方炎热潮湿的地方,就适合小规模的牧场。

在冯启看来,牧场规模的把握非常重要,“几百头到1000头的规模比较合适,规模过大,遇到疫情不好处理,环境污染也成问题,到了万头牧场规模,就必须有高端产品作为支持,否则肯定亏损”。

理论上,牧场规模越大,环保、污染、疾病控制难度就越大,成本随之越高,但为何企业还是热衷建设万头牧场呢?一位已经离开现代牧业管理层的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大牧场都有个盈亏平衡点,比如超过5000头成本就会更高,但很多牧场实际上并没有因为牛多了而增加费用,因此多养牛自然利润高。

污染难题

同样,随着牧场养牛数量的增多,治污的费用也没有随着按比例增长。

和杨文俊的描述类似,几乎所有的万头牧场都给出了“奶牛养殖-牛粪发电-沼液还田-饲草种植”的绿色循环养殖模式。

几年前万头牧场刚刚兴起时,在时代周报记者参加的一个活动中,曾问过企业负责人关于大牧场粪便污染的问题,结果一个专家马上挺身而出,表示养殖行业是绿色行业,粪便可以当做肥料处理,怎么会造成环境污染。但是,当牧场的规模由百头、十倍甚至百倍的扩张时,污染就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乳业专家宋亮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万头牧场会导致环境负荷严重超载,奶牛养殖是一个高排污的产业,一个万头奶牛场一天粪便大概是400吨,尿200吨,一年仅奶牛排泄物就有20多万吨。完成20万吨污物降解非常困难,势必造成当地环境污染。”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研究报告也显示,每头成年母牛每天产生16公斤粪便、7公斤尿,其中含氮126克、磷61克,这些粪污的化学需氧量为99克,加上冲洗牛舍所产生的污水,污染物量巨大。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