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地下空间是低碳城市发展的资源

   2013-10-24 科技日报
53
核心提示: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日益扩大使得城市空间资源日益紧张,有效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拓展人类生存新空间,已成为势在必行之举。

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日益扩大使得城市空间资源日益紧张,有效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拓展人类生存新空间,已成为势在必行之举。10月12日在京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上,同济大学地下空间研究中心教授束昱的“我国低碳城市发展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新思维”的主题报告,为公众展现了低碳城市发展的绿色蓝图。

束昱教授指出,由于城市的空间有限,每一类型的城市都有不同一个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基本标准,如果一些市政基础设施都建在地面上,就必然会挤占人均占有地面的空间,若将部分设施转入地下不仅能够腾出更多的地面空间,而且对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近年来,在一大批地下空间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城市空间科学研究先后创建出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理念、城市地下空间的分层开发利用、道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与管理等多个理论框架,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实践提供了基础理论支撑。目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所取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城市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推进了城市定向、有序的发展,并带动地铁沿线房地产业的发展和地下商业交通的开发利用;城市高层建筑的“上天入地”推进了城市空间的立体开发;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的防护潜能,提高了城市综合防灾抗毁能力;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步入法制化轨道等方面。

据了解,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巨大,仅北京地下就“蕴藏”有2亿平方米以上的可利用空间资源,而上海的地下空间开发已进入三维时代,修建了地铁、隧道与地下道路、市政综合管廊、地下街与综合体等地下空间设施,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形成立体化、集约化的格局。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