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不仅是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保证能源安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整能源结构就是要减少对化石能源资源的需求与消费,降低煤电的比重,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特征是我国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鉴于此,近年来我国通过不断优化调整能源结构,采取了一系列绿色发展举措,推动可持续发展转型和整体创新,取得了良好的节能减碳效果,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奠定了良好基础。
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调整
近年来,我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能源生产结构由煤炭为主向多元化转变,能源消费结构日趋低碳化,促进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进一步推进了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能源生产结构持续优化,新能源增势强劲。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煤炭等传统能源生产下降,能源生产结构逐步优化。传统能源生产下降,煤炭优质产能持续释放,原煤占比在波动中持续下降,原油占比稳步提高,油气增储上产和清洁能源消纳能力大大增强。能源结构由煤炭为主向多元化转变,新能源发电增势强劲,清洁化进程加快。特别是积极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较快增长。据统计,2020年并网风电和并网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5.1%和16.6%。
二是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清洁能源消费比例持续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调整进程不断加快,用能方式不断变革,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成效显著。能源消费增速放缓,明显低于GDP增速,表明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成效明显,处于正在以较低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经济的高质量平稳发展阶段。消费品种结构改善,煤炭比重持续降低,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从2011年的13%上升到2020年的24.3%。能源消费结构正朝着清洁、高效、低碳的方向良性发展。
三是煤电比重急剧下降,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迅猛。我国95%左右的非化石能源主要通过转化为电能加以利用,电力行业的低碳化成为碳中和的“胜负手”。目前我国发电能力不断增强,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持续下降,迎来“煤电清洁化”的新时代,以风电、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扩张势头尤其迅猛,新能源装机比重明显上升。煤电作为主力火电,其装机容量2020年已历史性降至50%以下,水电发电能力同比增长5.3%,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4.7%、23.7%,远高于发电装机整体增速,发电装机结构进一步优化。
能源结构调整对碳减排的贡献显著
近年来,我国通过调整能源结构,推动可持续发展转型和整体创新,采取了一系列绿色发展举措,取得了良好的节能减碳效果,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是能源碳排放增速放缓,排放强度不断降低。长期以来,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采取严格举措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效果明显。2020年,全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3类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02亿吨,与2019年相比碳排放增速放缓,总量控制效果明显。随着我国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尤其是工业领域不断加大管控力度,我国单位GDP的碳排放量从2005年2.524千克/美元迅速下降至2010年的1.39千克/美元,并进一步下降至2020年的0.653千克/美元,说明“十一五”以来我国节能减碳效果明显,经济发展正逐步实现与高能耗高碳排放脱钩。
二是能源碳排放结构明显改善,高碳行业增速回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3类能源的碳排放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煤炭、石油碳排放比重下降,天然气碳排放比重上升的趋势较为明显。2000年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碳排放量占比分别为71.58%、19.35%和1.78%,而2020年变为71.11%、14.93%和5.83%。随着产业布局和能耗双控政策实施,2015年-2017年五大高碳行业增速回落,减碳效果明显。
三是电力碳减排成效显著,新能源电力成为碳中和抓手。近年来,能源电力领域在碳减排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度电碳排放量持续下降,2019年较2010年下降约23%。可再生能源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对碳排放量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相较于2019年,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降低电力行业碳排放方面的贡献增加了50%。《中国能源电力发展展望2020》显示,近期,电力系统通过电能替代方式承担更大的碳减排责任。随着2030年后清洁能源快速发展并成为发电能源主体,煤电应用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电力系统碳排放量快速下降,2060年电力有望实现近零排放。届时,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分别有望达到70%、80%,电力将在能源深度碳减排中发挥关键作用。
需关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我国煤炭消费占比仍较高,能源结构优化任务艰巨,建立绿色低碳的经济体系仍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并非易事,应正视面临的严峻问题,采取节能减污降碳的严格措施。
一是能源消费构成结构偏煤和能源利用率低的问题仍然存在。从上述分析可知,煤炭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全国碳排放量和煤炭、石油的关系最为密切,碳排放量主要来源于这两类的能源消耗。目前,我国能源结构仍然是以化石能源为主,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仍超过55%,当前的能源强度持续下降但仍偏高,我国单位GDP能耗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效率仍然偏低。
二是清洁能源的利用有待加强。实现碳减排下能源结构低碳转型,需要加快调整一次能源结构,大幅度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比重。目前,我国风能和太阳能的已开发量远低于技术可开发量,清洁能源基础丰厚,非化石能源为主的低碳能源体系构建潜力巨大。同时,清洁能源技术水平亟待进一步发展,急需形成稳定的供给体系。
三是发电结构仍是火电占据主导,能源消耗主要集中于工业。实施电能替代、全球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是大势所趋,优化发电结构是减少碳排放的主导力量。从近些年各类发电装机容量占比来看,发电部门仍呈现出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逐步扩大但火电占比仍偏高的现象。另外,在终端用能构成中,工业部门用能居于核心地位,工业能耗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针对以上现状和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化石能源的消费量是影响碳排放量的重要因素,要实现碳减排目标,从根源上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减少化石能源消费是关键举措。要保持煤炭消费量继续呈走低趋势,逐步淘汰煤炭过剩产能,提高煤炭清洁利用水平。
第二,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中国的能源结构仍然以化石能源为主,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占比为84.7%,而非化石能源仅占15.3%。急需加强清洁能源,如光能、水能、风能、核能的开发使用,提高能源自给率,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第三,强化政策导向。能源政策对能源消费结构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今后要不断完善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的政策法规,引领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转型。
第四,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研发投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路径是加强非化石能源的使用,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研发水平,包括提高能效,低成本开发可再生能源,加强信息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以进一步开发智慧能源等,从而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