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双碳”发展蕴藏重大机遇 四川民企 如何追“绿”而行

   2021-10-20 四川日报
51
核心提示:数字与亮点●2020年省级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名单,四川共有130家绿色工厂,其中,民营企业达124家,占比超过95%●2021四川民营企业1

数字与亮点

●2020年省级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名单,四川共有130家绿色工厂,其中,民营企业达124家,占比超过95%

●2021四川民营企业100强中,有63家引进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加强治污减排,加强资源节约与利用,降低能耗物耗;有42家加强绿色产品创新,建设绿色工厂;有26家已投资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产业

●一方面减碳降碳,探路自身绿色低碳转型;一方面抢抓机遇,掘金生态环保产业,取得了节能减排和市场开拓“双赢”

痛点与对策

●四川民营企业绿色发展区域布局相适度不高;产业分布完整,但结构失衡;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比较低

●多管齐下,推动有关政策措施出台,形成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机制。一方面,搭建绿色发展政策支撑体系;另一方面,搭建绿色技术创新支撑体系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既是一场大考,又是一座路标。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径之选,资源高效利用、绿色低碳转型的方向之变,是民营企业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在这场变革中,四川民营企业将如何追“绿”而行?

探访“绿色工厂”

以智能技术实现高效清洁低碳

生产线上机械臂不断挥舞,快速抓取电池片;像柜子一样的送货机器人来回穿梭,IGV智能小车精准运送材料和产品……偌大的车间几乎见不到人,只有零星几个工程师,通过触摸面板进行着设备调试。

10月14日,走进位于成都市双流区双兴大道的通威太阳能A1车间,这座总面积超过4.5万平方米、相当于6个足球场大小的智能化“超级工厂”,也是一个“无人工厂”,建设了16条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全智能无人生产线。

通威太阳能首席运营官萧圣义用了一组数据说明智能化生产水平的提升:2011年,合肥工厂生产1GW电池需要3000人;现在,100人就能生产1GW电池,只需要部分设备工程师、技术工程师等,保证智能化生产线的正常运行。

“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级绿色供应链企业”,两个奖牌立在工厂展厅的显眼位置。大屏实时显示着废气排放、废水排放、单位GDP能耗、节能减排等数据,工厂数据均大幅低于国家标准。

萧圣义告诉记者,通威太阳能是2020年四川唯一一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企业”,工厂变绿的秘密,就藏在智能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两个关键环节里。

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光电转换效率,减少原材料单耗,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以PERC太阳能电池为例,通过技术研发和创新,采用最新的高效电子工艺,增强硅片表面钝化、体钝化和入射光吸收利用率,目前最高转换效率(166尺寸)达到23.47%,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实现产品从原材料、生产制造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绿色清洁、低碳环保。通威太阳能庞大的供应链,实现下游全球前十大组件厂商的全覆盖。供应商减排对于减少通威太阳能和客户的碳足迹意义重大。为此,公司在行业内率先开展产品碳足迹盘查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为单晶太阳能电池片行业及下游产品碳足迹盘查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碳足迹清单数据库,对带动产业链温室气体减排具有积极作用。

探秘“绿色成效”

积极探路低碳转型掘金环保产业

通威太阳能(成都)有限公司的探索,是四川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四川民营企业绿色发展向善向好,四川民营企业绿色体系建设加速推进,绿色发展主动性不断增强。在2020年省级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名单中,四川共有130家绿色工厂,其中,民营企业达124家,占比超过95%。日前出炉的2021四川民营企业100强中,有63家引进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加强治污减排,加强资源节约与利用,降低能耗物耗;有42家加强绿色产品创新,建设绿色工厂;有26家已投资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产业。

四川民营企业一方面减碳降碳,探路自身绿色低碳转型;一方面抢抓机遇,掘金生态环保产业,取得了节能减排和市场开拓“双赢”。

“绿色”贯穿售后环节。作为直面消费者的家居企业,全友家私在产品使用说明书标注并提示,使用后对可回收利用的产品给予回收再利用,同时,将生产余料进行加工为再生颗粒能源,实现能源回收利用。

“绿色”机制驱动技术循环。四川铁骑力士集团,将有机废污形成五大资源化产品,即沼气(能源提供)、沼液(土壤施肥)、干粪(土壤改良)、液肥(施肥+灌溉)、清水(旱季灌溉),变废为宝,完成对资源的循环利用、污染物零排放。

掘金“绿色”环保产业。位于绵阳的中国金属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绿色新型再生铜精炼工艺技术”,与传统再生铜生产相比,单位产品能耗节约137.5千克标准煤/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95%以上,工业废水实现零排放。依托四川省再生铜加工与制造产业联盟平台,中国金属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拿到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合同超过4000万元。

开放共享构建“绿色”体系。海天水务集团股份公司先后与四川大学、南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等高校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构建一流的产学研创新体系;同时积极与加拿大、以色列、挪威的知名高校和企业合作,打造国内外绿色合作渠道,为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寻求更多的可能和机遇。

绿色低碳发展的社会共识正在凝聚。今年4月,全国首个社会活动层面碳中和省级推广方案——《四川省积极有序推广和规范碳中和方案》正式出台,明确四川将分阶段、有步骤推动各类社会活动实施碳中和,到2022年,建成碳中和创新服务平台,实施一批国际性、全国性大型活动碳中和示范项目,比如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让全省碳中和参与度明显提高,碳中和覆盖领域不断拓展。

探解“绿色痛点”

形成系统的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机制

尽管四川民营企业绿色探索取得诸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区域绿色资源禀赋各异,绿色发展区域布局相适度不高。2020年省级绿色工厂民营企业,成都平原经济区共有92家,占全省的70.77%;民营经济增加值第二的川南经济区,所占全省比重仅9.23%;此外,川东北经济区占 13.08%,攀西经济区占6.15%,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占0.77%。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与省级绿色工厂占比不相符,且区域差距很大。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民营企业绿色发展与生态资源禀赋不相适宜,生态经济增长极还没有真正形成。

其次,四川民营企业绿色发展产业分布完整,但绿色发展结构失衡。绿色企业大多分布在化工、建材、轻工业、医药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电子、塑胶、集成电路等行业,而餐饮、服装、互联网、旅游、酒店、交通汽车等现代服务业,没有足够的绿色改造。

此外,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还比较低,民营企业在设备改造、科技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导致绿色转型升级力度不大、步伐缓慢。

“四川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意识相对较强,营造了良好的绿色发展氛围。”省民营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但同时,民营经济绿色转型不可急于求成,四川民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抗风险能力较低,因此,推动民营企业绿色发展,要尽量减少对整体经济平稳增长带来的短期冲击,给予恰当的政策扶持,减少不确定性。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四川民营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李光金认为,可以多管齐下,推动有关政策措施出台,形成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机制。

一方面,搭建绿色发展政策支撑体系。例如建立各级政府民营企业绿色绩效考核制度,完善民营企业绿色发展奖惩制度,健全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机制和绿色金融体系等。

另一方面,搭建绿色技术创新支撑体系。“突出市场导向,加强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协同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对民营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李光金建议,应该支持民营龙头企业整合创新资源,建立绿色技术创新联合体、绿色技术创新联盟等,建立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创新合作机制,优势互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我们也鼓励基层实践创新,总结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经验做法,提炼形成可供推广借鉴的经验做法,在更大层面、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助推四川生态文明建设,为绿色中国、美丽中国提供‘四川经验’。”省民营办相关负责人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