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低碳虚拟科学会议建立新型“社交”

   2019-12-31 中国科学报
131
核心提示:虚拟会议从慕尼黑向全球5个主要中心和69个小型中心进行了转播。图片来源:Veronika Kallinger上个月,数百名参会者观看了美国生

虚拟会议从慕尼黑向全球5个主要中心和69个小型中心进行了转播。图片来源:Veronika Kallinger

上个月,数百名参会者观看了美国生理生物学家Paolo Sassone-Corsi在德国慕尼黑科学会议上的主题演讲,但事实上,仅有1/5的人在现场,其他与会者则在18个时区的不同虚拟中心观看了这场演讲。这场5小时的会议是一项实验,旨在测试将面对面的科学会议变成虚拟会议的可行性,以减少参会者空中飞行产生的大量碳足迹。

很多学术会议和国际会议的组织者已经开始采取各种方法减少碳排放。这场欧洲生物节律学会(EBRS)会议的组织者邀请了心理学家参与,以评估新的技术和组织方法能否帮助保留传统学术会议的好处——交流和建立联络。

“我们现在正在分析结果,但初步看,结果比我预想的好得多。”慕尼黑大学生理生物学家Martha Merrow组织了这次虚拟会议。来自32个国家的参与者表示,这种做法除了减少碳排放,还有其他好处。EBRS表示将继续试验这种方法。

今年是针对全球气候变化采取行动的一年,许多领域的科学家已经开始认真思考他们环球活动的碳足迹。“我们的工作以国际会议和飞行为主。”英国廷德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气候科学家Corinne Le Queré表示,“我们需要制定一个通过不同工作方式减少排放的计划。”

2015年,Le Queré与合作者为一家研究机构制订了首个碳减排策略。该策略建议科学家监测他们的专业活动带来的碳排放量,优先考虑那些碳足迹很小的活动,避免不必要的会议飞行。Le Queré说廷德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已经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减少会议飞行,比如使用视频会议。

2018年12月,阿根廷拉普拉塔博物馆古生物学家Vicente Crespo和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的Esther Manzanares组织了一次网络会议,参与者上传了演讲和实地考察的录像、海报和幻灯片。来自41个国家的超过370名与会者进行了两周多的在线讨论。Crespo说,参会者人数和会议演讲质量超过预期。

对Merrow来说,这次虚拟会议是一次“试水”。她选择了一个热门话题——昼夜节律对新陈代谢的影响。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Sasonne-Corsi作大会演讲。在他演讲前后,有6次简短的演讲。其中3名演讲者乘火车或汽车到达慕尼黑,Merrow购买了碳补偿弥补他们的出行。

会议通过5个虚拟中心的高质量双向视频系统进行播放,它们分别位于以色列特拉维夫、瑞士苏黎世、美国波士顿、日本东京和巴西阿雷格里港的大学;另外还建立了69个中心供研究人员小组观看单向的视频,研究人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发送问题或评论。

“它是有可能进行流畅的科学讨论的。”Merrow说。会议至少有450人参加,其中近60%的人通过社交媒体互动中心参与。这一虚拟会议的参会者人数比今年8月在法国里昂举行的EBRS年会的参会者人数多出约10%。

Merrow邀请了慕尼黑大学心理学家Anne Frenzel对这种方法的成功与否进行评估,两人还分析了从虚拟会议和里昂会议上收集到的参与者反馈。

除了减排,与会者还提到了虚拟会议的其他好处,包括不会浪费时间和精力飞行,学生也可以免费参加。巴西和以色列的科学家认为,虚拟会议还将他们从预订机票时的“官僚作风”中解放出来。

“这不仅仅是碳足迹问题,它还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人们创新地思考科学讨论是如何进行的。”Merrow说。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这是正确的方向。“从长远来看,碳补偿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它不会改变人们的出行行为。”挪威地质勘查局研究员、欧洲地球科学联盟会议委员会主席Susanne Buiter说,“目前,我们认为大型年会对建立联系仍然很重要,我们也正在摸索,看看能做些什么。”

对此,Merrow表示同意:“或许我们的群体总是需要一个大型年度会议,以建立个人联系和合作。”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