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碳交易市场未来将是世界最大的,碳中和也确实会使部分企业成本提升,结合我国特色,初期肯定会更加利好国有电力及相关节能产业链企业,未来全部成熟落地之后将会利好更多相关新能源及节能企业。
目前,碳中和、碳交易每天都是热门话题。今天我们也来为大家解读一下相关概念。碳达峰是碳中和的先期目标(先达峰,再下降)。设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其实就是为了尽快达到以上目标的一种手段。总的来说,我国的碳交易市场未来将是世界最大的,碳中和也确实会使部分企业成本提升,结合我国特色,初期肯定会更加利好国有电力及相关节能产业链企业,未来全部成熟落地之后将会利好更多相关新能源及节能企业。在多方努力之下,最终碳中和一定也会提前。
01 中国将成为最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目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随着“碳中和”的关注度持续提升的同时,架构与分工也逐渐明朗。早在今年1月3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就曾表示:“我们选择一些典型行业,电力行业有两千多家企业(电厂),会在比较短的时间之内,把相关的碳排放配额下达到这样的一些企业。我们会加快支撑系统的建设,注册登记系统在武汉,交易系统在上海,尽快的在线上开展第一单的碳排放权交易。”
随后于3月2日明确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于6月底前上线,交易中心将在上海落地,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作为具体承建方;而碳配额注册登记系统将在湖北武汉建立,建立光谷、武昌两个数据中心。在北京建立数据灾备中心。
相比趋于成熟的欧美碳交易市场,我国碳交易起步较晚。中国碳交易市场起源于2004年。2004年6月4日,国家发改委备选首批9个项目。国内首个注册项目,内蒙古龙源风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内蒙古辉腾锡勒风电场项目(注册于2005-06-26,首次签发于2007-11-9);该项目目的是发达国家将通过开展CDM碳交易购买减排量完成其减排CO2的义务,发展中国家将通过CDM出售减排指标获得收益。从2011年底开始,中国先后在部分省市(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湖北、重庆和福建)启动了8个地方碳排放交易试点,覆盖钢铁、电力等20多个行业的约3000家企业,累计成交量超过4亿吨,累计成交额超过90亿元。这也为我国政府推出全国碳交易机制提供了宝贵经验。2012年颁发了第一部中国碳交易市场管理转型办法。碳交易在2007-2009年发展是最好的时候,碳价格最高时曾经达到过30欧元/吨。但由于2012年底《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到期,当时美国一直拒绝加入《京都议定书》。加之经济原因,整个国际市场上的碳价格开始回落,导致大家对于新项目的开发热情骤降。2016年杭州G20峰会,确定了中国引领全球气候变化行动,同时还确定2017年建立全国碳市场。在2020年“3060”碳中和目标确立后,随着经济的恢复,相信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重回中心。
在“碳中和”目标提出后,2020年12月底,生态环境部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并于2021年2月1日正式实行。该办法实施后,碳交易将扩展至全国。
根据《自然》杂志数据,2020年全世界的年碳排放总量约为336亿吨,较2019年全年下降了6.4%。其中中国的碳排放占全球的30%。中国每年碳排放的增量比全球除中国外所有国家加一起都多。发电、钢铁、电解铝及水泥等八大行业占碳排放总量的70%,仅电力行业碳排放40亿吨,八大行业加一起大概80亿吨。
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我国2225家火电企业率先进入全国碳交易市场,发电、钢铁、电解铝及水泥等八大行业将在“顺利对接、平稳过渡”的基调下逐步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以上这些属于全国碳交易市场所覆盖的高耗能产业,且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企业(即综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将会列为重点排放单位,才会拿到排放配额。
仅这第一阶段纳入控排范围的发电行业其实就足以让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碳市场。
02 碳价在未来将会是多少?
此前,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蒋兆理提及中国碳的合理价格应该在200~300元/吨。因为太低,就起不到促进企业减排的作用。另外根据ICF《2020年中国碳价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价格(平均)预计将从2020年的49元/吨稳步上升,到2030年将达到93元/吨,并于本世纪中叶超过167元/吨。
在分配形式方面,未来在将所有行业全部纳入后,可能会采用部分免费和部分拍卖的形式分配。在之前做试点的时候,上海、天津及广州也做了相关的尝试。上海2020年拍卖了两次,每次是200万吨。
另据伍德麦肯兹公司的数据,要实现全球控制温度1.5度,碳价应在160美元/吨。2020年年底美国加州加州碳信用额度价格已经大涨至200美元/吨,已经超过了该测算价格。2021年随着经济复苏,2月欧洲的价格为39欧元/吨。今年2月份,美国拜登政府将2021年碳排放社会成本定在51美元/吨,取代了特朗普时期的低至1美元碳成本。有机构称,美国将会以此收取碳税,从而提高我国的钢铁,有色等产品的出口成本。
03 碳中和碳交易的第一批受益者将是国有电力及相关公司
◆ 之前的供给侧改革使市场竞争格局改善。大量产能落后,产能过剩企业被淘汰,而这些企业大部分是中小民营企业,活下来的大企业市场占有率上升,行业利润率提高。与本次碳交易,碳中和密切相关的煤炭、钢铁、电力行业目前主要是央企、国企。而这些企业做碳减排,也会更倾向于国资背景的综合能源管理企业进行合作。
◆ 要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总书记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充分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国资委主任郝鹏也曾表示:推动央企利润增速高于经济增速。今年随着疫情恢复,经济见底爬升,逐步退出6保6稳的临时性经济政策,电力行业价格将会正常化,市场化。另外,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批纳入企业是少数电力企业,所涉及2225家电力企业,其实对他们并不是利空。由于当前碳排放全交易市场的前期工作重点是新设、启动与开张,所以预计给首批成员的碳额度都是比较宽松的,只有成功启动市场,市场走上正轨后的额度配给将逐步严格,所以首批加入的电力企业相对于以后成员的碳额度就等于变相享受了优惠。以上因素都将利好于国有电力企业及其相关子公司。
◆ 不少国有电力企业早已提前进行布局,通过多种方式参与碳交易:大唐华银电力于2012年就以增资扩股的方式参股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7.5%。中广核风电持股比例15%。深圳能源持股比例12.5%。普天新能源持股比例5%。同理,国电长源电力持有湖北碳排放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股份9.09%,武钢集团持股6.06%。而国网英大控股股东英大国际控股则拥有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16.67%股权。
另外,不少人也关注了碳捕集与封存、驱油技术(CCS或CCUS),但是这种技术比较复杂,不成熟,投资很高,争议也比较多。国内中石化,神华等企业的共十余个项目均处于探索期。我们目前对碳排放也主要采用物料测算法的方式而非CEMS监测的方式。
最后,碳中和与碳达峰当前是热点,也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国策,几乎所有重点地区与央企都称将提前碳中和。也有部分企业通过炒作短时间成为了明星企业,但碳中和毕竟是大计,很多事情还在研究、发展,甚至很多标准还要完善,首批参与交易的只是火电企业。过度解读会透支未来产生泡沫。短期内,碳中和碳交易及相关企业的关注度有着较大的波动。而碳排放权落地之后相信更多国有及相关民营企业还会迎来更多机遇。
(刘晨)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