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全国十余省发布碳达峰实施方案,中国减碳版图初显

   2022-12-08 生态中国网
62
核心提示:时间进入2022年末,多个省份和地市年内陆续发布碳达峰实施方案。省级层面,各地大多延续了中央的提法,即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

时间进入2022年末,多个省份和地市年内陆续发布碳达峰实施方案。省级层面,各地大多延续了中央的提法,即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各地的规划均涉及能源转型、产业升级、多行业控碳、减碳等核心举措,中国省一级的控碳减碳版图已面目初显。

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一步,多地在碳达峰方案中辟专章规划能源转型,上海、海南、天津等地更是将其列为重点任务的第一项。其中,各地都给出了多种削减煤炭消费的举措,北京更是表态,非应急情况下基本不使用煤炭。同时,发展本地的新能源产业也被各地列入日程,多地都在布局氢能研发工作,建设氢产业链或产业集群。

不过,从已公开的情况来看,各地对碳达峰实施方案的披露情况不一。天津、海南等地仅发布精简后的规划文件;另有多地仅发布新闻通稿,尚未上网公开全文。几项核心指标中,有15省份发布了“2030年的非化石能源占消费比重”的量化指标,有7个省份发布了“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幅”的量化指标,其余地区均为定性描述。

01
十余省发布碳达峰实施方案

近期贵州、内蒙古等多地发布省级碳达峰实施方案。据财新梳理,目前全国已有14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发布了相关实施方案,另有河北、甘肃、青海等多个省份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

2021年10月2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上述行动方案提出“碳达峰十大行动”,第十条为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要求上下联动制定地方达峰方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要按照国家总体部署,结合本地区资源环境禀赋、产业布局、发展阶段等,坚持全国一盘棋,不抢跑,科学制定本地区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碳达峰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避免“一刀切”限电限产或运动式“减碳”。各地区碳达峰行动方案经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综合平衡、审核通过后,由地方自行印发实施。

2022年11月4日,贵州发布《贵州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力争达到21.6%,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指标,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

2022年11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发布《内蒙古自治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8%,煤炭消费比重下降至75%以下,自治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左右,自治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在今年11月之前,已有十余省份陆续发布省级碳达峰实施方案。尚未发布实施方案的其余省份,部分发布了双碳实施意见,如河北、甘肃、青海等。还有一些省份则发布了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如安徽省发布了《安徽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7月18日,《江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发布。其中提到,到2025年,江西省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8.3%,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指标,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国家确定的江西省目标值,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7月28日,《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发布,提出上海市到2025年,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力争达到20%,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指标。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力争达到25%,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70%,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8月8日,《吉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发布,提出到2025年,吉林省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7.7%,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为2030年前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8月15日,《云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公开,明确云南省到2025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大幅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不断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为实现碳达峰创造有利条件。到203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力争与全国同步实现碳达峰。11月29日印发的《云南省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21-2025)》中提到的目标是,到2025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以上,为实现碳达峰创造有力条件;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保持在46%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65%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22亿立方米。

8月22日,《海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正式发布,提出海南省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22%以上,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0%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继续下降。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力争提高至54%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相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9月初,《黑龙江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发布,提出到2025年,黑龙江省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15%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在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以上的基础上,努力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新增能源需求主要通过非化石能源满足,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9月14日,《天津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发布,明确天津市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指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11.7%以上,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大幅下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16%以上,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9月19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审议通过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碳达峰实施方案》,不久后正式发布。其中提到,到202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超过5000万千瓦、力争达到550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到2030年,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碳达峰目标顺利实现,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模式,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左右。

9月29日,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辽宁省碳达峰实施方案》进行介绍。该方案提出,到2025年,辽宁省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3.7%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5%,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率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指标。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增量逐步得到控制,为实现碳达峰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率达到国家要求。

10月2日,《江苏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其中提到,到2025年,江苏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8%,林木覆盖率达到24.1%,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持续大幅下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9000万千瓦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林木覆盖率持续提升。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为实现碳中和提供强有力支撑。

10月13日,《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发布,提出北京市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4.4%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11月15日,《湖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发布,明确到2025年,湖南省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2%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为实现碳达峰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碳排放下降完成国家下达目标,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02
压减非化石能源消费海南力度最大

2021年前后,多市率先发布了不同的碳达峰时间点,其中武汉等地更是提出要在2022年实现碳达峰,颇受瞩目。与之不同的是,省级层面的碳达峰时间点均按照国家目标,设定为2030年或2030年前。

“统一动作”或与中央层面的规定有关。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要按照国家总体部署,结合本地区资源环境禀赋、产业布局、发展阶段等,坚持全国一盘棋,不抢跑,科学制定本地区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碳达峰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避免“一刀切”限电限产或运动式“减碳”。各地区碳达峰行动方案经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综合平衡、审核通过后,由地方自行印发实施。

其他关键指标各地表现出了差异性。国家方案中,2030年的“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要达到25%左右,各地通常设定在20%~35%间。国家方案将2030年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率”设为65%以上,地方多在65%或70%。

非化石能源消费包括核能、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也是推动能源转型的主要方向。各地多将2030年的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设定在20%~35%间,例如,吉林宁夏辽宁陕西等为20%,湖南内蒙古为25%,重庆为28%,福建浙江为30%,广东广西为35%。占比最大的为海南,要“力争提高至54%左右”。此外,还有部分省份没有给出明确的量化指标,江苏仅表示“比重持续提升”,江西则称“达到国家确定的江西省目标值”。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指每生产1单位GDP所产生二氧化碳排放量与2005年相比的降低比例。国家发改委称,设置该指标,有利于引导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和产业绿色转型,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

但明确披露“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率”的省份更少。已公布省份中,目标降幅最大的为上海,定为下降70%;天津、吉林、福建、浙江、江苏、海南等省份定为下降65%以上。此外,湖南、内蒙古、广西、辽宁等省份仅称“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河北为“继续大幅下降”;重庆、陕西为“持续下降”。

03
多地向社会公开招标碳达峰方案

在编制碳达峰实施方案过程中,多地都曾公开向科研院所、咨询公司、行业协会等招标,委托其研究和编制方案。中标价格在百万元左右。

例如,辽宁在今年8月发布的《辽宁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编制研究中标(成交)结果公告》显示,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以229.5万元中标。该服务要求,中标方将在与采购人签订合同后20个工作日内,提交辽宁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基础研究初稿。

这份公告还透露了起草碳达峰方案的要求。包括,充分衔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以及国家相关战略部署、专项规划、产业规划等;充分体现辽宁发展实际与发展基础,将维护国家“五大安全”、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实现辽宁振兴发展与推进辽宁碳达峰碳中和相结合;形成目标明确、路径清晰、措施可行的辽宁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研究成果等。

“碳排放总量仍居全国前列,10年内完成碳达峰任务异常艰巨”的山西,多个地市都公开招标碳达峰碳中和方案。例如,朔州市今年3月发布“朔州市2030年前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以69.5万元中标。晋城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关方案编制课题研究在今年9月开标,山西科城能源环境创新研究院以149.5万中标。大同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测算及路径研究项目也在9月开标,山西科城能源环境创新研究院以116万中标。

此外,青海还就多行业的碳达峰方案统一招标。青海省工程咨询中心今年3月招标《青海省碳达峰与碳中和行动方案编制项目》,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以800万元拿下此单。

该招标要求,编制青海省碳达峰实施方案一份,工业、能源、交通运输物流、城乡建设、农业农村、服务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六份,西宁、海东、海西、海南、海北、黄南、果洛、玉树8个市州碳达峰实施方案八份,青海省碳中和示范区建设研究报告、“双碳”目标倒逼下青海省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青海省推进“双碳”目标任务对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贡献程度研究报告三份。

04
大力削减煤炭消费

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一步,多地在碳达峰方案中辟专章规划能源转型,上海、海南、天津等地更是将其列为重点任务的第一项。

各地的举措大体可归为四类。前两类部署能源转型,如推进化石能源的减量替代,发展非化石能源和清洁能源。后两类关注能源安全,如调控油汽消费及天然气保供,建设适应新能源接入且结构坚强的新型电力系统。

如何控制和减少煤炭消费?上海提出,落后燃煤机组等容量替代,按照不超过原规模2/3保留煤机,“十四五”期间本市煤炭消费总量下降5%左右,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30%以下。天津明确,加大燃煤锅炉改燃关停力度,提高煤炭集约利用水平。吉林要求,逐步削减小型燃煤锅炉、民用散煤用煤量,严控新建燃煤锅炉,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原则上不再新建每小时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

值得注意的是,提出一系列削减煤炭消费的措施后,北京更是表态,“非应急情况下基本不使用煤炭”。

发展本地的新能源产业也被各地列入日程,包括分布式光伏、地热、风电、水电、核电等。同时,多地都在布局氢能研发工作,海南提出,建立制氢、储运氢及用氢的全产业链,打造一区(氢能产业先行示范区)、一环(全岛场景应用示范环)、多点(氢能产业发展落地平台)的氢能发展路径。北京提出,推动京津冀规模化、协同化布局氢能产业,打造氢能产业集群,联合开展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攻关、新材料研发和商业化应用。

在推进双碳目标、推进能源转型的过程中,多地均重视能源自给能力建设,如明确未来要实现的装机容量,此外,海南明确表示,“到2030年,能源自给率达54%”。同时,一些用电大省,也提出加强省外电能的引进力度。

例如,上海表示,进一步加大市外非化石能源电力的引入力度。加强与非化石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合作,建设大型非化石能源基地,合理布局新增和扩建市外清洁能源通道(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力争“十五五”期间基本建成并投入运行。天津明确,到2025年,力争外受电量占全市用电量比重超过三分之一、外受电中绿电比重达到三分之一。湖南也提到建设外电入湘通道,力争祁韶直流输送能力提升至800万千瓦,实现雅江直流分电湖南400万千瓦,加快推进“宁电入湘”工程建设等。

与之对应,作为发电大省的内蒙古表示,完善跨区域交易政策机制,推动风电光电火电打捆外送中长期交易,在满足区内新能源消纳需求的同时,利用外送通道富余容量开展新能源外送交易。

05
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在推进能源、冶金、建材、化工、城建、交通等领域实现碳达峰同时,多地也在方案中同步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江西在其碳达峰方案的解读稿中谈到,江西二氧化碳排放呈现总量低、人均低、强度低的特点,碳排放总量在中部六省最低,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分别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0%、75%。与发达省份相比,江西是革命老区,经济总量不大,正处于厚积薄发、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正在深入推进。

“(江西)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任务还很重,能源消费仍将保持刚性增长,需要我们下更大的力气统筹好经济社会发展和碳达峰工作。”该解读称。

江西碳达峰方案称,要打造低碳产业链。包括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强化能源、钢铁、石化化工、建材、有色金属、纺织、造纸、食品等行业间耦合发展,推动产业循环链接,支持钢化联产、炼化一体化、林纸一体化等模式推广应用。

北京则延续其严格的产业调整政策。文件称,持续推进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制造业调整退出,严控、压减在京石化生产规模和剩余水泥产能,研究制定石化行业低碳转型工作方案。适时修订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统筹纳入碳排放控制要求,坚决遏制高能耗、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在为建设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提供有力保障的基础上,合理控制数据中心建设规模,提升新建数据中心能效标准,持续开展数据中心节能降碳改造。

在产业调整过程中,一个被多地提及的关键词是“循环经济”,包括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各类废弃物回收利用、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回收体系等。上海表示,要建成3-5个循环利用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循环经济龙头企业,提升固废循环利用产业能级。吉林也明确,推进长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沿海城市天津提出着力壮大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方案称,支持建设集研发、孵化、生产、集成、检验检测和工程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国家海水资源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到2025年,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达到55万吨/日,海水淡化水年供水量达到1亿立方米左右。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