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聚焦“双碳”的来龙去脉

   2022-08-19 科技日报
68
核心提示:【字里行间】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高温天气持续出现,有些地方的气温已经刷新历史纪录。媒体报道称,高温烤验多国,敲响气候变化警

【字里行间】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高温天气持续出现,有些地方的气温已经刷新历史纪录。媒体报道称,高温“烤”验多国,敲响气候变化警钟。虽然天气不等于气候,但是透过这一系列高温天气我们也能看到气候变化的影子。

不久前,气象出版社的韶华老师寄来了由国家气候中心组织编著的《气候变化与碳达峰、碳中和》一书,利用周末时间翻阅后,发现与其他和“双碳”有关的图书不同的是,这本书探讨和分析了为什么要实现“双碳”的科学根源。

从科学传播的视角来看,我们需要向公众解释清楚什么是碳中和与碳达峰,更要解释清楚为什么要实现这个目标。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做“双碳”的科学传播工作呢?个人的理解是,气候变化或者说全球变暖是威胁人类现在与未来生存的一个重大议题,因而做好“双碳”有关的科学传播就显得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只有凝聚共识,才能让我们采取共同的行动,向着既定的目标出发。因此,在有关“双碳”的科学传播工作中,我们有必要从根源上向公众说明白为什么要实现碳中和与碳达峰,这本书恰好符合这样的理念。

本书共分“双碳”的科学基础、行动基础与实现之路三篇。在第一篇中,本书不仅讲述了“双碳”的科学内涵,更从“双碳”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切入,讲到了气候变化这个更广泛的议题,并阐述了气候变化的成因、影响以及未来的风险,进而为公众理解“双碳”奠定了科学基础。在第二篇中,本书从国际气候治理入手,分析了不同国家所采取的行动,尤其是中国的行动及其绩效,彰显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举措。第三篇则回归到实现路径的维度进行讨论,重点介绍了中国采取的碳中和行动,并指出这其中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如何把挑战变成机遇,进而推动绿色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对于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本书从政策与路径、关键技术、主要经济政策手段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探讨,最后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进行了升华,因为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所以碳中和离不开全球合作,我们也在通过实际行动践行着全球气候治理的促进者,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贡献者,全球气候治理的广泛合作者,以及全球气候治理的科技创新者等角色。

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可以看到鼓励和动员广大公众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标语、举措等,比如传播“绿色出行”的理念,采取垃圾分类的措施,减少塑料袋的使用……这些都是在减缓人为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同时每个人的一点点努力,都会汇聚成应对气候变化的巨大力量。此外,在“双碳”背景下探讨如何做好相关的科学传播就更为迫切,一方面要提升人们的意识,另外一方面也要推动意识转化为行动,把知识转化为自觉的行为。而《气候变化与碳达峰、碳中和》这本书不仅可以让读者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而且还有助于读者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政策方案,进而提升他们的气候科学素养。

(作者系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