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深圳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推动绿色发展

   2022-01-24 深圳特区报
68
核心提示:前不久,UNIDO-UNEP绿色产业平台中国办公室发布《2021中国城市绿色竞争力指数报告》,深圳的城市绿色竞争力在全国289个城市中排

前不久,UNIDO-UNEP绿色产业平台中国办公室发布《2021中国城市绿色竞争力指数报告》,深圳的城市绿色竞争力在全国289个城市中排名第一,绿色发展动能强劲。

当前,生态环境问题世界瞩目、国家重视、百姓关注。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前所未有的高度,市委七届三次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进行专题部署。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展望新的一年,深圳将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推动绿色发展,努力打造可持续发展先锋,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更大突破,助力全市加快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过去的一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第一年。这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同心同德,聚力攻坚,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

2021年,深圳大气环境质量稳步提升,PM2.5年均浓度进一步降至18微克/立方米,为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水环境质量持续巩固,全市21个国控省控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Ⅳ类及以上,西部海域无机氮浓度同比下降9.2%,茅洲河、大沙河入选全省十大美丽河湖,小微黑臭水体整治荣获省污染防治攻坚战典型案例。“无废城市”建设扎实推进,高水平完成100项试点任务,各类固体废物实现全部无害化处置。

这一年,深圳还高质量完成中央环保督察迎检任务,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再添硕果,大鹏新区荣获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全面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市委七届三次全会提出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推动绿色发展,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加快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新目标和新要求。这为新的一年全市生态环境建设擘画了工作蓝图。

“降碳”是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加强污染源头治理的核心举措,也是当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抓手。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2022年,深圳将全面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

接下来,深圳将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推动出台“双碳”工作“1+N”政策体系首批政策。突出抓好基础研究,谋划与国家级的研究团队合作,对能源、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全面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研究。加快推进前海合作区、龙岗区省级碳中和试点示范区建设,开展重点企业减污降碳试点,全力完成国家碳监测试点任务。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22年,深圳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下更大力气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大气环境方面,实施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以臭氧污染防治为核心,强化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和区域联防联控。

在水环境方面,突出“六水”共治,强化水生态保护和水生态修复,推动治水向“提质”迈进;实施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完善风险管控机制,推动入海河流“降总氮”。

此外,深圳还将深入推进在“无废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固体废物本地利用处置能力;全力实施“降噪”行动,突出抓好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整治;精准实施“利剑六号”专项执法行动,保持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持续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工作等。

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日前,深圳气候投融资改革首批试点业务合作签约仪式在华夏银行深圳分行举行,标志着我市气候投融资改革制度框架下第一批入库项目获得融资,也意味着我市气候投融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改革成果正式落地。

深圳始终坚持筑牢能力基础,以深化改革为突破,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为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深圳提供有力保障。

2022年,深圳将进一步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具体措施包括:健全市、区两级生态环保委员会工作机制,优化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制度,压紧压实生态环保责任;加快成品油监督管理条例、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管理等法规规章制定修订,着力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等。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