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朱共山:能源科技革命赋能绿色零碳产业新生态

   2023-06-19 中国能源网
76
核心提示:6月17日,2023年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在北京召开。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受邀出席并发表题为《能源科

6月17日,2023年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在北京召开。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受邀出席并发表题为《能源科技革命赋能绿色零碳产业新生态》的报告。朱共山提出,我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需要大约500万亿元人民币的投入。新能源产业的各个细分赛道,每一条都将稳定在万亿到十万亿级别。以下为报告全文:

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受邀参加2023年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2023年正值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成立十周年。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亚洲光伏产业协会,并以一名来自于新能源行业的工商界人士的名义,向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成立十周年表示祝贺。

刚才,华润和华为的两位领导,围绕科技创新引领绿色发展的主题,分别做了精彩分享。我本人是新能源、清洁能源行业的一名老兵,协鑫集团是一家33年始终坚守绿色产业赛道不动摇,以一系列绿色低碳黑科技驱动绿色发展的能源科技企业。下面,我从新能源、新动能、新引擎的角度,

简单汇报一点看法。

一、“双碳”目标催生零碳经济,新能源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新引擎。经济运行情况和发展质量,是工商界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结构性减速的压力,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远远大于挑战。这个机遇,更多指向绿色经济和零碳产业的新未来。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已近3年,在30·60目标推动下,绿色经济新动能逐步显现。一个由能源科技创新驱动绿色低碳转型,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正在到来。新能源产业作为少数“风景这边独好”的优质赛道之一,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极。

与此同时,以新能源产业为圆心,一个绿色产业的“同心圆”和“核心圈”正在形成,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与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叠加,数字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耦合,协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新型数字能源系统。能源AI赋能数字能源与移动储能发展,硅材料、锂材料、碳碳材料、半导体材料等材料科技为产业的绿色转型提供底层载体,硬体与软件深度结合的数字能源/能量管理控制系统,在新能源产业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由新能源带动的零碳产业生态体系之中,多样化的创新需求和场景应用新模式不断涌现,开辟出巨大的投资与消费增量空间。

国家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按照1千瓦大约需要1万元人民币投资的平均数来算,12亿千瓦的装机带来的是12万亿的市场。到206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要达到80%以上,根据相关测算,我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需要大约500万亿元人民币的投入,每年对应的平均投资是13万亿元,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也是一个巨大的经济增长新引擎。新能源产业的各个细分赛道,每一条都将稳定在万亿到十万亿级别。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庄严的大国承诺,也是硬性的指标约束,需要能源转型清洁替代、电动替代,涉及工业、交通、建筑等所有领域。近年来,新能源产业技术水平快速提高,新能源成本与价格机制大幅下降,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以平价乃至低价优势,一方面在生活应用端“飞入寻常百姓家”,一方面快速延伸至生产应用端,形成绿色规划、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的绿色溢价优势。

科技向上、成本向下,推动新能源释放新动能,创新新模式,带动新经济,建设新未来。当前,中国光伏产业已经从此前的“三头在外”变成了连续多年“三项世界第一”,协鑫与整个行业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助推中国光伏从平价上网进入低价发展新阶段。锂储能方面,协鑫作为全球“光+储”领域唯一一家拥有上游储能材料与顶尖技术的企业,率先提出并实现“光储同寿”,依托全球唯一的一步物理法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领先技术,我们有信心通过大幅降低储能材料成本,为储能产业进入低成本、长寿命、高循环、高安全的发展通道而保驾护航。

氢能方面,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和用氢国,绿氢制备电源端和电解槽装备端,双双进入成本下降通道,加上相关材料、设备的国产替代,绿氢价格也在不断下降。未来,风电、光伏将会大比例就地制备绿氢,绿氢在氢能源中的占比也将达到80%以上。氢再合成氨或者绿色甲醇,氢、氨、绿色甲醇融合,协同降碳,解决氢能的储运难题,拓宽氢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场景。绿电和绿氢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交通、电子、冶金、医疗等领域。硅能源、光能源、氢能源替代传统碳能源的同时,工业制造的生产过程也将从“热碳驱动”变为“电氢驱动”,原来,碳是工业还原剂,很快,氢或电就是还原剂。

二、碳减排账本的另一面,是绿色经济的大账本。零碳经济模式先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向绿而行”。“源网荷储一体化+沙戈荒大基地+零碳产业园”的模式因此应运而生,成为零碳经济模式的新亮点。根据国家相关规划,到2030年,建设风光电基地总装机约4.55亿千瓦(“十四五”2亿千瓦,“十五五”2.55亿千瓦)。其中,库布齐、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吉林沙漠基地规划装机2.84亿千瓦,其他沙漠和戈壁地区规划装机1.34亿千瓦(还有一小部分规划在采煤沉陷区)。这些,又将带动一个巨大的投资市场,为以“三北”地区为重点,涉及19个省份,互动新能源上中下游众多产业链、供应链的市场主体,带来巨大的“零碳红利”。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协鑫集团联合中科院与大型央企,正在建设零碳产业园,大力发展“沙戈荒经济”(沙漠、戈壁、荒漠),把沙戈荒变为聚宝盆,打造大规模风光基地、基于工业4.0技术的绿氢装备工厂,以上游的能源科技、前沿材料革命,带动中下游的工业制造、系统集成、装备订制化革命,构建绿电、绿氢、绿色工业耦合的零碳工业新范本。

与此同时,协鑫也把自身的零碳实践,贯穿到了零碳总部、零碳工厂、零碳工业园区等方面。协鑫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全球总部,是江南地区首个获得碳中和权威认证的企业总部大楼,日常运行100%使用绿电,可以离开电网黑启动,孤网运行,通过“六位一体”模式减少碳排放,实现总部园区100%碳中和。建筑面积96000平方米的办公楼,一年碳排放量仅3869吨,每平米二氧化碳排放量仅40千克,远低于同类建筑。

在苏州、无锡、济南、镇江等国内数十个高端产业园,协鑫已经率先成功搭建出局部的新型电力系统、基于国际标准的零碳数字操作系统、微网系统集群三大系统,依托国际认证的碳资产交易、可追溯的区块链碳资产大数据平台,实现100%的绿电,打造出一大批具有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的零碳园区、零碳工厂标杆项目。为包括欧莱雅、道达尔、宝洁等在内的众多全球知名企业提供多元化、高品质的碳中和服务。

在内蒙古、新疆、宁夏等地,协鑫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启动“电动内蒙古”“电动新疆”等工程,以电动替代为轴线,推动城市商用车量、公共交通、船舶、港口、机场接驳车辆等的电气化替代,打造区域性的绿色智慧物流走廊,布局电动重卡、城市物流、大宗商品物流、移动储能等业态共生共融的新型生态圈。以一辆年运行2万公里的电动汽车计算,1辆电动车可减少约120千克二氧化碳排放,1000万辆电动汽车可减排120万吨。一辆重卡按照一年行驶10万公里计算,一年下来可以减少排放105吨二氧化碳,100万辆电动重卡可减排1亿多吨。种种实践表明,在新能源、能源AI、数字能源、移动储能、燃料电池、功率芯片等领域的科技带动下,电动交通和数字物流将大行其道,车尽其用,物畅其流,推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三、“数智科技”点燃“数字能源”,为零碳产业新生态构筑数字底座。数字技术和数字产业生态系统,既改变了创新要素的组合方式,也降低了碳减排与碳资产交易的契约成本。协鑫始终以科技为第一能源,以数字化为脱碳的主要手段,通过科技协鑫建设绿色协鑫,把企业建在数字的土壤上。面向“零碳时代产业再造”这一绿色命题,协鑫要求自己务必做到“四个必须”:自身所有的技术必须是颠覆性的绿色技术;所有的产品必须是绿色产品;所有的工厂必须是绿色示范工厂、黑灯工厂、把机器人员工纳入编制;所有的制造过程必须是绿色化、低碳化、数字化,通过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找到非传统、高潜力的减碳工艺。

同时,协鑫要求从总部到基层经营单元,每个企业都必须建设数据中心这一“数字智能驾驶舱”,打造两大“数字仪表盘”——一个是“大财经数字仪表盘”,一个是“碳数据仪表盘”,必须设置企业大数据分析师和碳资产管理师等专业岗位。截止目前,协鑫已掌握FBR、CCZ、钙钛矿、正负极材料、长寿命高安全储能、硅烷特气、电子级多晶硅、大硅片等领域的十多项绿色低碳硬核科技,其中五项技术全球唯一,两项技术解决了半导体领域的“卡脖子”难题,所有技术均为迭代科技,植入数字智慧技术,在碳足迹方面遥遥领先。

各位工商界的同仁,“双碳”目标背景之下的绿色低碳发展,既是必由之路,更是重大的转型机遇。工商界作为引导和践行减碳、脱碳的重要力量,也必须要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贯穿于相关经济主体经营管理的全生命周期,通过科技引领、数字赋能,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采购、绿色流通和绿色贸易等,引领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绿色低碳发展。

上个月,全球首个“碳关税”——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正式落地,于今年10月开始实施。根据这一法案,非欧盟生产商在欧盟销售相关商品,须为二氧化碳排放付费买单。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碳”将成为定义和影响全球贸易的关键因素之一。6月2号,中国第一份全国性的企业团体“双碳”管理标准——《企业碳达峰碳中和管理通用要求及评价指南》在工信部举办的工业绿色发展大会上正式发布,我本人作为中国企业联合会绿色低碳发展推进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绿色低碳领域的专家之一,也参与了该标准的起草工作。

下一步,我们也将对标国际碳减排标准体系,建立碳排放盘查机制,强化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披露、认证和标识等环节的基础工作,推动开展企业碳征信、碳足迹与碳效益评估、绿色金融等工作,帮助中国企业建立自己的“碳账户”,拿到“零碳通行证”,夯实零碳竞争力。我们也非常希望通过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的平台,与广大中国工商界人士一起,做好零碳经济的大文章,共建绿色新生态,共谋零碳新未来,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贡献绿色智慧力量。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