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战略性新兴产业系列研讨会在京举行

   2010-04-19 中国新闻网
49
核心提示:今日,由新华社《高管信息》编辑部与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系列研讨会之“低碳经济”在北京举行。研讨会

今日,由新华社《高管信息》编辑部与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系列研讨会之“低碳经济”在北京举行。研讨会上相关部委领导及来自各行业的专家就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当前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了深入研讨。

 

战略性新兴产业或将成为推动新一轮经济增长重要因素

 

2010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新华社《高管信息》编委会主任焦然在研讨会上指出,“2009年下半年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个全新的词汇聚焦了众多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关心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士的目光。在各方对这个新概念的解读中,一个覆盖了高科技发展和基础产业的综合性产业经济布局蓝图逐渐出现在人们面前。”

焦然表示,当前我国在着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立足当前度难关、着眼长远上水平的必然选择,也是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促使国民经济和企业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的根本途径。

所谓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特征的新兴产业。很多迹象表明,在我国刚刚受到新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世界金融危机的波及后,战略性新兴产业或将成为推动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可以预见,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将围绕即将出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出台一系列的产业扶持政策,通过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动金融危机后我国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当前,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新医药、生物育种、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具有培育和发展的潜力,被认为有希望进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规划。

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朱华荣在主题演讲中指出,作为新兴产业重点发展产业之一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近1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逐步累积起较强的研发能力,整车产品性能逐步提升,部分产品已实现小规模上市销售。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仍处于培育阶段,但已呈现出较有发展潜力的特征。

目前,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已掌握了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核心技术,获得混动专利7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达到国内一流研发水平;同时,率先实现中国第一台氢内燃机成功点火及样车开发。

与会专家认为,整体来看,我国的新兴产业正处于培育和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政策的扶持和资金的支持,市场的培育和技术的突破也需要有一段过程。服务平台的搭建、人才的培养以及企业的自我创新机制建设将有助于新兴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正在面临着后危机时代的重大机遇,如何能抢占先机,抓紧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推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

 

发展低碳经济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相辅相成

 

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后,世界进入了“低碳时代”。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近年来,美国和欧美等国家越来越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2008年底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各国更是以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本国经济复苏的强心剂。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污染排放的大国,同时也是气候变化最大受害国之一。气候变化也给我国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活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可以预计,我国资源环境压力在未来20-30年内将会很大,可持续发展问题将日益突显。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

焦然表示,绿色、科技是当今人类发展大趋势。而低碳经济就是体现这两大要求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朱华荣指出,低碳经济是全球下一代经济体系的核心和基础,也是我国产业结构和制度转型的未来和方向,更是实现有品质和道德的GDP、助推发展质量、经营效益和人民幸福和谐统一的必由之路。同时,低碳经济代表新兴技术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提高资本、资源及劳动生产率,最终推动人口红利实现“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保持和延伸中国产业的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

焦然表示,与此同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过程中,低碳经济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贯穿于各大新兴产业发展之中,低碳经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内在逻辑关系。

首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我国低碳经济转型目标的必然选择。2009年11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的经济结构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一些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势必受到控制。因此必须把有限的资源引导和配置到更符合需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的重要一环。

同时,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明了科学发展的方向,既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又是各类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显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很好地解决产业生产力的问题,然而低碳经济模式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则是要从本质上解决产业生产力与生态生产力相互融合的问题。在新兴产业发展的引领下,我国低碳经济转型的步伐必将进一步加快,并由此传导至其他传统产业,促成其技术和制度创新,完成产业的蜕变升级。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