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新能源发展热情高 期待法律及电网配套

   2010-03-23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48
核心提示:“到2009年年底,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分别达到1758万千瓦和23万千瓦,相比2000年分别增长了51倍和7.7倍

“到2009年年底,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分别达到1758万千瓦和23万千瓦,相比2000年分别增长了51倍和7.7倍。”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贾福清日前表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新能源产业保持高速发展。

虽然新能源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但距离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国家能源局曾公开表示,以到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45亿吨标准煤计算,为实现非化石能源达到15%的目标,届时水电应达到3.5亿千瓦,风电应达到1.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应达到20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应达到3000万千瓦,核电应达到8000万千瓦左右。从目前来看,新能源各个领域都还有很大差距。

目前,各地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热情高涨,发展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其转变发展方式、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选择。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但自然资源丰富的省区,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中看到了机遇。

凭借优势资源抢滩新能源

甘肃风能资源十分丰富,为风电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先天的优势。截至2009年年底,甘肃省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20万千瓦,占该省电力装机容量的1/5。同时与新能源发展相配套的电网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甘肃省委书记陆浩说:“为了将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我们提出了把河西建成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的构想,把新能源产业作为甘肃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规划先行、重点突破,新能源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甘肃省增长最快、最有潜力的产业。”

风能的开发利用带动了甘肃风电装备制造业的大发展。目前,甘肃风电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从塔筒、叶片、电机到风机总装的生产能力,自主完成系统集成的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已投入试运行。2009年,甘肃风电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64亿元,占该省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的1/4。

青海则着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青海省副省长骆玉林表示,青海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度大,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的转换效率比其他地区高出10%-15%。凭借发展光伏产业的先天优势,青海吸引了多个太阳能发电项目和生产企业落户。据悉,青海省光伏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7500兆瓦的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使光伏发电占该省的发电总量达到至少1/3。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青海代表团向大会提交了把青海建设成为“国家级太阳能发电示范基地”的议案,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决心可见一斑。

智能电网建设呼声渐高

电网的输送能力不足是目前很多新能源发展大省所面临的困境。“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很好,但是电力外送是个很大的任务,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输电网络。”陆浩认为,风电、光电等新能源的特点是要配套一定比例的影子电厂,以确保整个电网的稳定,这需要尽早安排。

甘肃省酒泉市委书记李建华介绍说,按照规划,2010年酒泉风电场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16万千瓦,2015年将达到1271万千瓦。但由于风电场内的电网建设严重滞后于电源开发,其他调峰电源建设也落后于风电开发,将直接导致风电机组的空转,无法接入电网发挥作用。李建华认为,应该在酒泉风电场附近布局火电项目,这样既可以调节风电的不稳定性,又可以避免煤炭的远距离运输;同时,还应该加快建设酒泉超高压直流输送电网。

来自国家电网公司薛禹胜对加强电网建设的呼声进行了回应。薛禹胜介绍,国家电网公司根据我国能源结构和能源资源分布的基本特征,提出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通过智能电网的建设,改造电网基础设施,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坚强智能电网具有安全水平高、适应能力强、配置效率高、互动性能强、综合效益好等优势,为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提供强有力支撑,能够显著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推动低碳经济发展。薛禹胜认为,应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列为国家能源战略,并在相关法律、财税政策、资金和电价等方面给予支持。

完善法律规范发展

面对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贾福清表示,我国应加快制定能源法及其配套法规,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法律保障。

贾福清认为,在已经实施的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清洁能源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基础上,应尽快组织完成能源法的制定工作。能源法是能源范围内的基础性法律,重点解决单一能源法律法规未涉及或难以调整的问题,改变我国能源发展环境中存在的重政策轻法规、重部门管理轻综合调控的现象,为我国制定中长期能源战略提供法律依据,为能源工业调结构、转方式提供法律保障,依法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转变电网发展方式,调整电能发展结构,缓解煤电油气经常出现供应紧张的局面,建立长期稳定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支撑能源经济的科学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