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能源部件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種茂慎一
“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是非常好的政策,对于电池业务的拓展非常有利。”
身为全球锂离子电池商业化的鼻祖,电池业务在索尼这个顶着消费电子巨人光环的集团里一直没有显山露水。直至2009年11月索尼中期战略发表,电池业务的地位得以彻底扭转。借新能源战略上位,索尼电池业务从幕后走向前台,从边缘迈向核心,跃升为与3D电子产品、网络服务并列的集团三大增长引擎之一。2010年的中国,包括新能源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首次写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索尼将扩张全球新能源电池版图的目光瞄向中国。近日,索尼能源部件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種茂慎一接受了《中国电子报》记者的专访,首度向中国媒体阐述了索尼的新能源电池战略。
借新能源上位
5月中旬,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永田晴康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时,向外界透露正在中国市场筹划电池业务。6月底,索尼的一个实质性动作印证了这一信息——— 首次参加中国电池类专业展会的索尼高调亮相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CIBF)。此间索尼能源部件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種茂慎一来华,首度向中国媒体阐述了索尼的新能源电池战略。
索尼在展会上公开了一款杀手锏产品——— 最新研发的橄榄石磷酸铁锂电池的全新储能模块,即俗称的电池组。索尼称,该储能模块具备1.2千瓦时级别的大容量,在家用太阳能发电系统能源储备和电动汽车电力供应等新能源领域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日本媒体敏感地捕捉到了新闻点,评述道:“索尼选择了向以智能电网为中心的环保领域积极进行投资和推进技术开发的中国,作为首次公开模块的国家。”
对于索尼而言,这是在中国真正拓展电池业务的第一步,而迈出这一步的理由即是中国已将新能源汽车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松下、三星、夏普等跨国巨头预见,以电池技术为核心的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市场将迎来爆炸式增长,于是纷纷投入以新能源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型。其中,三星规划未来10年向太阳能电池板、混合动力充电电池、LED技术等5大产业投资23.3兆韩元;松下去年年底一掷4000亿日元并购三洋电机,意在后者强劲的新能源电池业务。
而索尼关于新能源电池的巨额投资计划则是今后3-5年投入1000亿日元,实现销售额翻倍。索尼的这一投资计划发布于2009年11月,中期战略明确了一点:电池业务从幕后、边缘被推向前台、核心,跃升为与3D电子产品和网络服务并列、被寄予厚望的三大增长引擎之一。索尼集团旋即进行的组织架构调整亦强化了电池的核心业务地位,使其首次与消费电子业务比肩,并入索尼消费电子与专业部件集团。
当被问及作为集团增长引擎业务负责人是否深感压力时,種茂慎一说:“没有感觉到特别大的压力,因为这一业务领域的成长性非常好,储能和电动汽车等新能源电池的应用有非常好的前景。”
種茂慎一认为,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深厚积淀以及对电池安全特性的高度重视,是索尼在现有锂离子电池技术基础上运用新材料和新技术研发蓄电池和动力电池产品时拥有的两大优势。为抢占新应用领域的制高点,索尼今年2月1日特别成立了一个名为“尖端电池开发中心”的研发机构,以此推进电动汽车电池和商用蓄电池的开发和商业化。
幕后到前台
中期战略发表前,电池在顶着消费电子巨人光环的索尼集团,和影像传感器一样扮演着配角。“芯片领域的英特尔只是个特例,我们当然也希望有一天索尼的电池能像英特尔一样家喻户晓。”種茂慎一说。
作为配角,索尼电池的知名度远不如WALKMAN、笔记本和数码相机等消费电子终端产品那么高。实际上,这些产品风光的背后都离不开电池业务的默默支撑。早在1991年6月,索尼第一个在全球实现了锂离子电池的商业化,自此索尼的摄像机等产品告别镍镉电池,竞争力骤升。
此后近20年,索尼的电池业务平稳而顺利,不露声色地做着消费电子终端产品的“幕后英雄”:1997年索尼实现了石墨阴极锂离子电池和方型锂离子电池的商品化;1999年率先实现了锂离子聚合物电池的商品化,大幅增加了容量和使用时间;2004年实现了行业内最大容量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A8系列、G8系列)的商品化;2009年,量产磷酸盐锂离子电池;2010年实现累计销售30亿个电池产品,电池份额约占全球市场的20%,跻身前三。
索尼电池业务全球生产版图布局仅限于亚洲,共计7个生产基地,涉及电池工艺流程的4个环节,即材料、电极、电芯和电池组。其中,在日本的5个生产基地主要涉及材料、电极和电芯,另外2个生产基地中国和新加坡各1个。其中,中国的生产基地在无锡,主要生产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电芯和电池组,自2001年开始量产。索尼在日本、中国、新加坡生产基地的产能比大致为6∶3∶1。
在2009年发布1000亿日元投资计划之前,索尼电池业务曾有一个扭转配角地位的机会。那是在2008年,索尼发表了400亿日元的投资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使锂离子电池的月产量由每月4100万个骤增至7400万个。遗憾的是该计划因国际金融危机而搁浅。而这一年,在中国一个叫做比亚迪的企业获得了“世界股神”巴菲特的巨额投资,大多数人后来才慢慢读懂巴菲特的投资理由——— 比亚迪早就谋划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
中国谋划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中国政府将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新能源电池产业注入强心剂。種茂慎一坦言:“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是非常好的政策,对于电池业务的拓展非常有利。”
索尼在新能源电池领域的竞争不乏劲敌。不仅比亚迪、力神等中国本土企业积极以新能源为主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国际主流锂离子电池企业也几乎全部登陆中国,其中美国A123Systems、韩国SK能源和LG化学、丹麦Lynx等纷纷以合资建厂或供应协议方式进入北汽、长安及吉利等中国整车厂的供应体系。
索尼承认,其电池业务主要是B2B,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远不如索尼的彩电、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在电池业务方面,索尼渴望吸引中国相关产业链厂商的关注。
“中国市场还处于开拓阶段,已有相关的业务合作伙伴,但根据保密协议,目前尚不能透露更详细的信息。”種茂慎一在接受专访时反复强调索尼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但对业务开展的具体举措表达谨慎。
记者通过采访解读出的信息是:索尼在中国无锡的生产基地目前主要生产用于便携式终端的电芯和电池组,暂无在中国生产蓄电池和动力电池的计划。索尼将在夯实传统消费电子领域电池的基础上,拓展蓄电池和动力电池领域的应用,索尼近期开展新业务的着力点是蓄电池领域。
此为现实之举。中国的3G、风网发电等建设提速,使应用于基站、数据服务器、风电储备等的蓄电池的市场将先于电动汽车市场实现爆炸性增长。而在电动汽车领域,短期内仍存在技术、成本等瓶颈性因素。索尼新规事业部事业开发部担当部长铃木峰明告诉记者,包括索尼在内的所有致力于动力电池的企业都面临一个难题——— 将动力电池的成本降至目前水平的一半,这是来自汽车整机厂的基本需求。
参展CIBF仅仅是个开头,或许索尼更多的市场动作是在等待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进一步成熟。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