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清洁能源发展全球第一 应用产生良好减排效益

   2010-07-09 新华网
57
核心提示:即使在金融危机的乌云之下,中国以风能和太阳能发电为主的清洁能源仍然没有停止发展的步伐。记者从7月7日在甘肃省举行的中国国际

即使在金融危机的乌云之下,中国以风能和太阳能发电为主的清洁能源仍然没有停止发展的步伐。记者从7月7日在甘肃省举行的中国国际新能源产业博览会上了解到,最新的统计表明,2009年中国清洁能源的发展速度位居全球第一。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赵玉文说,这种发展态势表明中国政府既有碳减排决心,更有碳减排信心。

中国国际新能源产业博览会是在中国第一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甘肃酒泉市举行的。在这个博览会上,中国主要的清洁能源生产企业、世界上一些著名的风电设备制造商,和中国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一起,共同为中国清洁能源发展把脉。

记者在博览会上了解到,中国以风能和太阳能发电为主的清洁能源在2009年实现了快速发展。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施鹏飞说,2009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38310兆瓦,累计超过16万兆瓦。其中中国是新增风电装机最多的国家,达到13800兆瓦,2009年累计实现风电装机26010兆瓦。2009年底,中国风电运营总容量16130兆瓦,同比增长92.26%。

“从1999年到2008年,世界风电装机年均增长31.8%,而中国年均增长70%。”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教授戴慧珠说。

与此同时,中国光伏发电产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赵玉文说,2009年全球太阳电池产量10700兆瓦,其中中国超过4000兆瓦,占总产量的40%,居世界首位。

事实上,中国清洁能源发展速度在2009年保持全球第一,一个主要原因是具备了基本的发展经验。为了给大规模发展清洁能源探路,从2007年起,中国在西部传统的能源原材料省份甘肃省酒泉市布局了清洁能源的“两个第一”:第一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第一个1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项目。

记者在酒泉风电基地了解到,截至6月30日,风电装机达到360万千瓦。目前,在河西走廊西端,已经有3000余台风机耸立在戈壁沙漠里,西出嘉峪关,即可看见绵延200余公里的“白色森林”。按照规划,2015年酒泉风电基地装机将达到1271万千瓦。

酒泉风电基地仅仅是中国规划的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之一。中国已经规划在哈密、酒泉、蒙东、蒙西、河北、吉林、江苏沿海建设七个千万千瓦风电基地,规划到2020年总装机容量达到1.26亿千瓦,风电上网电量约2810亿千瓦时。

中国第一个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项目中广核敦煌太阳能项目也在建设中。项目设计装机容量10兆瓦,年发电量1637万千瓦时,被称为中国光伏并网发电市场的第一块“试验田。”

这个“试验田”为开端,中国光伏发电快速发展。“2009年光伏发电装机安装约160兆瓦,已经累计安装约300兆瓦。”赵玉文说。

“在甘肃省的试验,中国就发展大规模清洁能源基地可能出现的电网安全、远距离大规模传输、以及调峰电源建设等大型风电并网的技术措施有了初步探索,这为中国大规模发展清洁能源创造了条件。”戴慧珠说。

清洁能源的发展,为中国政府减排工作打下了基础。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做出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要完成这个减排指标,除了对现有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外,主要的还是要靠发展和利用清洁能源来实现。”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赵玉文说,“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风电和光伏发电快速发展也就不足为奇了。”

记者了解到,现有的清洁能源应用已经开始产生良好的减排效益。

“按照火电煤耗标准计算,酒泉千万千瓦基地建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900万吨左右。截至6月底,玉门各风电场累计发电达11.73亿千万时,风电清洁能源替代相当于节约了65万吨煤和640万吨水,减少排放二氧化硫5780吨、二氧化氮6350吨、二氧化碳165万吨。”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钢说。

“整个”十一五“期间至少可减少排放15亿吨二氧化碳。风吹日晒不停止,中国发展清洁能源的步伐就不会停下来。”中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一位专家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