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新能源汽车能否实现拔苗助长

   2010-07-08 新浪博客
53
核心提示:最近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风生水起。从国家到地方,种种补贴政策接连出台,今天落地的深圳试点政策,已使插电式

最近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风生水起。从国家到地方,种种补贴政策接连出台,今天落地的深圳试点政策,已使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在深圳的补贴达到8万元人民币,纯电动汽车在深圳的补贴达到了12万元人民币。如此阵仗,还真有“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劲头。

在中国,什么事都怕搞运动,什么事一搞运动,那后果就很难预料了。我老家在河北滦平,或许您听说过这个地方,温总理在今年两会回答记者提问时曾提到过这个地方。说这个地方距离北京只有一百多公里,最近几年他都去了,有变化,但变化不大,与一百多公里外的北京相比还非常落后。咱们有句老话,叫“上有好者,下必甚焉”,领导有哪方面的喜好,下面的人死命的追,这就是政绩。退耕还林、林权改革这两件事按说都是好事,但在我们那就执行得走了样。退耕还林把高速公路和国道两边的耕地都退耕了,栽上了树,使本来就不多的耕地更显得稀缺,据说这样是为了使过往的人,特别是过往的领导都能看到这个地界退耕还林了。林权改革呢,就是简单地把原来集体管理的好好的林地承包给个人,今年春节回家突然发现对面的山上显得很秃,原来林权所有者上山砍树了。

依此经验,我真的很担心咱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是不是又在搞运动。如果是在搞运动,那对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影响就难说是好还是坏了。

首先,政府层面对新能源汽车这个概念的推广,是基于“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概念提出的,是在金融危机这个大背景下产生的。出台这样的政策,肯定有来自最高决策层的重要因素。

上面提出了远大的目标,下面必定要提出更为宏伟的设想。每辆车8万、12万的补贴,以及决策层的影响,名利双收的情况下,说不准就让一些地方或一些企业,有条件要上马一些项目,没有条件也要上马一些项目;条件成熟了上马一些项目,条件不成熟也要提前上马一些项目。这样难免不会造成呼啦潮,各地或企业纷纷上马相关项目,面上全面推进,点上却难有突破,在关键技术和重点领域上形不成核心竞争力。最终大家再在新能源汽车上走回老路,就是在价格上进行“血拼式”的竞争。

其次,8万、12万的补贴是相当可观的,上马与之相关的项目可以让政府显示政绩、富裕财政,可以让企业争取市场、获得巨额利润。咱们以一款非新能源车的海外市场价与国产一款新能源车的补贴进行对比可见一般。新浪汽车今年5月份发布的一条消息显示,克莱斯勒汽车正式公布的全新2011款吉普大切诺基入门级车型Laredo4×4的起始售价为32995美元(按当时的汇率约合人民币22.54万元,现在应该比这要低),这款车到中国后的售价怎么也要40多万人民币,而比亚迪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F3DM低碳版豪华型原定价为16.98万元人民币,补贴后定价下调到8.98万元人民币。

由此不难看出,国内汽车的利润本来就该高得惊人了,再如此巨额补贴,再不赚钱实在是难。如此巨额利润的引导,更容易造成上面提到的蜂拥上马和“血拼式”的竞争。

第三,补贴是不是真的能激励企业增加自主创新,是不是真的能激励企业增强竞争力?在北京有这么件事。政府对郊区的某类劳动力有一个培训的计划,就是要鼓励他们进城务工,或者在家创业,但农民们并没有积极性,根本不愿参加什么培训。于是政府就要进行抓壮丁式的培训,参加培训了还管饭,还发东西。结果培训了不短的时间,东西发了,课讲了,人家的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下次培训以上种种依然照旧。

这就是激励和鼓励政策存在的弊病之一,其效果可能恰恰与目标相反。以目前情况看,各类补贴说是买车便宜了,其实还是补给企业了。如此巨额的补贴,企业未来创新的动力还有多大,这很值得思考。因为补贴是针对车的,更准确说是针对概念的,那企业还有没有动力去追求技术、品质、创新,那就看企业怎样能达到利润最大化了。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之间、车型之间,利润最大化的那个点可不是固定的,这就更增加了政策最终效果的不确定性。

提起新能源汽车,我们会自然想起咱们的比亚迪,还有与咱们一衣带水的小鬼子。比亚迪为什么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是因为它的电池技术现在可以说“独步武林”。基于电池技术的优势,戴姆勒也会放下身段,和比亚迪一起搞一个研发中心。比亚迪何以在电池技术方面取得如此的成绩,不是因为政府补贴,不是因为政策的推动,而是因为它要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要在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比亚迪也正是以电池技术起家的。但这不是说国家出台的政策不好,而是希望政策能更完善,更细化,更具操作性。

之前已经有专家出来指责政府出台这样的政策了,说这是乱花纳税人的钱,补贴了购车者,却对全体纳税人不公。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别人消费,凭什么我买单。不过这属于现行财税制度应该考虑的问题,属于国家审计和财政预决算该考虑的问题。

在这里,建议政府考虑对企业重点技术的研发进行补贴,支持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支持企业获取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而不是片面的追求新能源概念。同时,对消费者个人进行直接补贴,消费者购车后可以到政府相关部门或机构领取额补贴款。现行间接补贴消费者,直接补贴企业的政策,虽然在补贴的结果上市一样的。但是在过程上,极易造成贸易纠纷。不管接受的补贴的企业在国内还是国外销售汽车,都容易让人抓住“有违公平竞争”这一把柄,如此后患还可能是无穷的。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