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强电网建设,大力推进能源基地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抓住了制约我省传统能源改造提升、新能源培育壮大等战略性产业发展的关键,给我们指明了加快发展的又一重点和方向。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电网建设已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750千伏主网架,建成以兰州、白银双环网为核心、覆盖全省的330千伏骨干网,110千伏电网实现分区供电。2009年,我省全社会用电量和最大统调负荷分别达到705亿千瓦时和890万千瓦。电力交换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显著增强,电网供电可靠性明显提高。
但是,我省电网建设与加快陇东煤电化、河西新能源基地建设的迫切需要相比,还相对滞后,电网结构薄弱、输送能力很低、安全可靠性差和“两头薄弱”等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在主网方面,电网主网架结构、供电安全可靠性、抗事故能力等距“坚强电网”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局部电网的容载比不合理,城市电网抵御大面积停电的能力亟待提高,提高配网“手拉手”互供能力十分紧迫。二是在输送能力和调频调峰方面,目前我省河西330千伏电网无法满足现有风电的送出需要,对750千伏线路采取先进的柔性输电技术,配套足够的调峰电源,西电东送的能力仅能达到318万千瓦,而今年年底,风电装机将达到516万千瓦。风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的特点,现有火电、水电等的装机容量仅能承担风电调峰的发电能力为150万千瓦,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三是在电量消纳和系统稳定方面,全省用电量最大负荷950万千瓦,绝大部分是水火电的上网电量,很难消纳516万千瓦的风电电量。由于风电的间断性,会引起线路充电功率的大起大落,必须具备动态感性、容性的无功调节能力,才可能实现系统电压的有效控制。四是在技术政策方面,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带来的电网接收能力、潮流、电压、无功、谐波、调峰和出力预测等技术难题,还需逐步予以破解。目前亟须研究并落实风电通过750千伏电网乃至特高压直流大规模、远距离输送的电价等支持性政策。
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将会成为能源基地建设的最大制约。《若干意见》的出台将加速破解电网滞后的瓶颈制约,为建设能源大省提供强大的电网支撑,使我省电网建设步入快车道。《若干意见》明确要求电网建设要配合能源基地建设,加快主网架规划,拓展区外市场,形成西北电网中心枢纽。研究论证2020年外送能力和电力市场,完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外送方案。为未来我省电网建设明确指出了切入点和着力点。我省的电网建设将围绕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陇东煤电基地建设,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电网保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配合千万千瓦级以上风电基地、百万千瓦级以上太阳能发电基地建设,加快建设配套电源项目。规划建设酒泉、陇东特高压直流外送工程,进一步扩大外送电规模。加快城乡配电网建设改造,实现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支撑清洁能源开发,深入研究风电发展关键技术,提高电网大规模接纳风电的能力。积极研究当地用电补贴政策,适时发展核电,实现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水火电等协调发展。工作重点是:
[1] 统筹兼顾电网规划和建设,实现电网科学发展。抓紧制定主网架规划,拓展区外市场,形成西北电网中心枢纽。及时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750千伏主网架建设,逐步形成西北电网中心枢纽。同时,抓紧实施风电基地一期输出工程的建设,早日建成投产750千伏输电线路。及时做好风电二期及以后电网建设的前期规划和设计。
统筹兼顾风电与火电发展,促进电源基地建设。为了满足酒泉风电基地调峰的需要,按照国际公认的做法,将嘉(峪关)酒(泉)风火电就地打捆外送的比例调整到1∶2。在加快酒泉风电基地建设的同时,发挥外蒙古、新疆煤炭资源的优势,努力克服水资源短缺的劣势,加快河西地区电源规划的调整,争取同步建成一批新的火电项目,努力建成以风电、太阳能发电、火电相配套的河西电源基地。
统筹兼顾电力与电网发展,促进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电网建设是解决电量送出矛盾的有效途径,力争2010年底前建成投产河西750千伏双回输电线路和风电配套送出工程,基本适应酒泉风电基地一期工程的送出问题。加快嘉酒特高压外送规划的实施和配套火电项目建设,适应酒泉风电基地二期风电送出的需求,建成以坚强的送端电网和跨大区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为特征的电网,实现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
统筹兼顾省内与省外电力市场,加快发展现代高载能产业。建成以风电、火电为特征的河西电源基地,就有了稳定的电源保证,争取将我省纳入国家“西电东送”电源规划,实现河西电源基地电量跨大区外送。就地发展电石、电解烧碱、金属钠、工业硅、铁合金、聚氯乙烯、电解镁、稀土合金等现代高载能产业,加快建设以新能源—电力—高载能工业一体发展的现代化高载能工业区,缓解电量消纳问题。
统筹兼顾近期与远期发展,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新能源基地建设,超前谋划风电、光伏电装备制造业可持续发展。在消化吸收、自主创新上下工夫,加快新产品研发,尽快创出市场认可、质量过硬的自主品牌。把风电科研纳入科技发展规划,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扶持,支持科研机构提高创新能力。尽快以开发能力较强的研究机构和企业为依托,建立国家风机整机及零部件技术开发中心,给予重点支持。通过与国内外合作,快速消化创新,以尽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