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问题与国家经济和安全密切相关,能源政策是关乎国家未来的根本大计。
美国能源战略的三次转型
第一次转型是1973年发生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曾对美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导致美国经济陷入长时间的衰退。这使得美国政府大力调整能源政策和能源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摆脱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实现石油进口地域的多元化;(2)促进国内资源开发的同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 加紧争夺和开发里海和非洲的石油资源,加强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4) 增加石油的战略储备。1980年6月30日由卡特总统签署了《1980年能源安全法案》,突出了要发展新能源的要求。
第二次转型是2001年和2003年的紧急停电事故和2004年持续的高油价加剧美国决策者对过度依靠化石能源的担心;再加上“9•11”事件,美国政府对国际地缘政治态势变化担忧,促使美国能源政策发生质的变化。因此2005年8月8日由小布什总统将能源政策从主要依靠国外能源资源,转变为降低能源国际依存度、增加国内能源供给、节约能源以及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为主轴,同时以立法的形式被确立为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美国能源政策的核心思想。
第三次转型是奥巴马的能源政策构想与“新能源计划”,其核心思想有:(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对化石燃料特别是进口石油的依赖;(2)重视新能源开发,增加投资,鼓励新能源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3)规定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提高燃料经济性标准,降低碳排放。如果奥巴马的“新能源计划”能够逐一实现,对世界能源格局和发展趋势将产生重大影响:美国将拥有先进的新能源技术优势,成为清洁能源、新能源研发大国,主导并引领—场“能源革命”。
欧洲的能源政策演进过程
2000年11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一份“关于欧盟能源供应安全的绿皮书”,提出的能源供应安全战略思路主要包括:(1)推行能源来源多样化计划,减少与对外依赖相关的风险;(2)以需求管理为基础,促进节能和能源效率,引导“更尊重环境的和控制更好”的消费;(3)完成内部市场,以促进能源运营者之间更大的竞争来扩展能源供应的可选参数;(4)给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更大的财政扶助,支持核能研究;(5)与其供应国家缔结战略伙伴关系,以促进供应安全。
2006年3月8日欧盟委员会又发布了一份“绿皮书”,阐明了实现欧盟“可持续的、有竞争力的和安全的”能源供应的诸多途径。新政策的关键因素包括:(1)与欧盟主要的供应者发展一种共同的外贸方式,包括加强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对话,确保俄罗斯批准《能源宪章条约》,“以改善在俄罗斯和转型国家的投资环境”;(2)强化供应和运输路线的多样化,包括加快建设新的液化天然气(LNG)设施终端来促进燃气供应多样化;(3)提高能源在欧盟研究、开发和部署预算中的优先地位。其中研究开发应促进本地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与核能。(4)改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增加能源市场的透明度,促进竞争。
中国新能源政策演进过程
1995年1月,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家经贸委制定的《1996-201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明确了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产业建设步伐。
2000年8月,国家经贸委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司颁布的《2000-201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系统地分析了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市场开发的潜力、预期效益、制约因素和存在的问题。
200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概念,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同时制定了财税激励措施和清洁或不清洁生产的产品目录及标准。
2007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修正案)》,改进点在:完善节能的基本制度,体现市场调节与政府管理的有机结合,增强法律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健全节能标准体系和监管制度,加大政策激励力度;
2009年8月,《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草案)》,此次草案的几项重要修改包括: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将全面获得政府财政补贴,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上网电价管理也将进一步完善。国家设立政府基金性质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来源为国家财政年度安排专项资金和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等。草案还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进行了细化: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年度收购指标和实施计划,确定并公布对电网企业应达到的全额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最低限额指标,电网企业应该收购不低于最低限额指标的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