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可再生能源业全面发展,视核能为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把新能源汽车作为“突破口”
法国是个能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其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有限,而煤炭资源已趋于枯竭。鉴于此,法国通过发展新能源,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新的发展模式,不仅逐步摆脱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还从中获得了巨额经济利益。
推动可再生能源业全面发展
法国是欧洲第二大可再生能源生产国。2008年底,法国环境部公布了一项旨在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计划,政府希望能够通过一系列举措,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耗总量中的比例,使法国在该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
这一计划共包括50项措施,涵盖了生物能源、风能、地热能、水能以及太阳能等多个领域,它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将法国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总消耗量中的比重提高到至少23%,这相当于为法国省下了2000万吨的石油能耗。
法国政府会在2009年到2010年间拨款10亿欧元(1欧元约合1.27美元)设立“可再生热能基金”,这项基金主要用于推动公共建筑、工业和第三产业供热资源的多样化,其中包括太阳能、地热以及木材供暖。在利用地热方面,政府计划到2020年将利用地热的总量增加5倍,使200万户家庭能够用这种能源取暖。
法国政府早在1996年就发起了“太阳行动”计划。根据计划,到2011年前,每个大区将至少建造一座太阳能发电站,相关的招标活动在今年年底之前就会展开。此外,政府部门建筑和行业建筑(如超市、大型工业和农业建筑等)的屋顶将安装光电池板,后者在支付费用时可以享受国家的补贴,对于那些想要安装光电池板的个人,行政审批的程序也会大大简化。
除了投入大笔资金鼓励开发各种可再生能源,法国政府也在科研上做足了功夫,在研发方面的总投入将达到10亿欧元。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为法国的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商机,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据预计,到2020年时为法国创造20万到30万个就业岗位。
视核能为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在法国新能源中,核能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从起步到现在,法国核电已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它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是起步阶段,在此期间,法国核电以气冷堆为主,并在逐步向压水堆核电站过渡;70年代发生的石油危机使法国政府更加认识到发展核电的重要性,因此制定了发展战略。从70年代到今天是法国核电发展成熟阶段,在这一阶段,该国完成了压水堆核电站的标准化和系列化发展过程。目前,法国已经拥有世界领先的核电设计、建设和运营能力,并在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法国核电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2005年7月,法国正式颁布了能源法,确定将核能作为该国电力的主要来源;此外,政府还通过信用贷款、立项和审批等措施,给予核电企业更多的发展主导权。在政策的倾斜和扶持下,法国建立起了强大的核工业体系,培养了一批像阿海珐集团、法国电力集团等在核能开发方面全球知名的企业。
作为法国的王牌产业,核能在法国的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今年3月,由法国发起的国际民用核能大会在位于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总部拉开帷幕,来自全世界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以及国际能源机构的负责人与会,对民用核能的发展前景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展开讨论。
萨科齐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时说,能源安全形势和气候变化对当今世界的发展构成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核能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他就融资、培训、安全等领域提出了7项建议,其中包括呼吁国际金融机构帮助能源短缺国家开发核能,并承诺法国将向其他国家推广核能发电技术。他还强调了人才培训的重要性,表示将成立一家国际核能研究所,下设一所国际核能学校,让最好的教师和研究人员为其他国家提供高质量的技术培训。
在经济方面,核能对法国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世界核能协会的数据表明,到2030年,全球将会新建450个核反应堆,这意味着数千亿美元的市场,如何最大程度地瓜分这块诱人的蛋糕,始终是法国政府关切的问题。
萨科齐一直积极支持法国出口民用核能设备。目前法国已经与利比亚、摩洛哥、阿尔及利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突尼斯等国签署了民用核能合作协议。此外,法国领导人出访一些潜在核能市场时,一般都会携阿海珐集团和法国电力集团的负责人随行,以促成核能方面的合作。
2009年5月,总理菲永在法国东南部德龙省出席能源巨头阿海珐集团浓缩铀新厂的揭幕仪式时说,核能一直都是法国能源的支柱,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它更成为国家发展的一个“历史性机遇”。他认为,这一行业是法国竞争力的一张“王牌”,国家将承担起发展核能的责任,其中开发海外市场尤为重要。
2009年12月14日,在法国总统府公布的一项总额350亿欧元的政府借贷计划中,有10亿欧元将被用于发展第四代核反应堆。目前,在所有核能项目中,最引人关注的当属欧洲压水核反应堆(EPR),它也代表了法国核能输出的未来趋势,法国政府希望通过发展和转让压水堆技术,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
压水核反应堆又被称为第三代核反应堆,其发电成本比天然气发电站和火力发电站少30%到50%。此外,压水核反应堆与一般的核反应堆相比有三大优势:造价和运营成本相对较低,安全性能很高,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很少。法国政府于2007年底在诺曼底地区的弗拉芒维尔市修建第一座“欧洲压水核反应堆”。法国政府还建立了一套严密的制度确保核安全,从核设施的设计到退役销毁,再到放射物的运输,都要做到有法可依。
不过,法国的核电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正在修建的芬兰第三代核电站由于技术故障不断推迟完工时间,令阿海珐集团受累不少。该集团日前在公报中说,鉴于工地施工的进度,核电站将于2012年底开始运转,比最初的估计晚了4年。此外,法国核电虽然先进,但一直走的都是“高端路线”,正如时尚界的高级成衣,美则美矣,然而价格也令不少顾客望而却步。
去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与韩国签订了价值200多亿美元的核电站建设协议,而作为中标大热门的法国核电企业却全部铩羽而归,除了内部不和,价格高昂是导致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法国《论坛报》分析认为,韩国参与竞标的轻水核反应堆每座发电量为1400兆瓦,价格为50亿美元,而法国提议建造的欧洲压水核反应堆虽然技术先进,每座发电量达到1700兆瓦,但价格高达80亿美元。
把新能源汽车作为“突破口”
在发展新能源的过程中,法国政府还将汽车行业作为突破口,并取得了突出的效果。如今,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上至政府、下至企业,都在“开足马力”发展这种车型及其配套设施。
近两年来,法国的环保汽车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这与政府在2008年初推出的“新车置换奖金”密不可分。根据该政策,车主在更换新车时,购买小排量、更环保的新车可享受200欧元至1000欧元的补贴,而购买大排量、污染严重的新车必须缴纳最高达2600欧元的购置税。
在这些补贴、征税等政策的指导下,众多汽车商和消费者都将目光投向了更为环保的小排量汽车。去年,排量在每公里140克以下的汽车占据了新车销售市场63%的份额。
在出台措施发展小排量汽车的同时,法国政府也为发展新能源汽车制订了一揽子方案。总统萨科齐曾在巴黎国际车展上宣布,法国政府将投入4亿欧元资金,用于研发清洁能源汽车;政府还计划采取一系列举措,鼓励汽车行业逐步向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
除了在研发本身投入大笔资金,法国还准备采取配套的措施,保证电动车等环保汽车的顺利运行,如在工作场所、超市和住宅区等大幅增加充电站的数量,从而使充电如同加油一样便捷。
萨科齐表示,对二氧化碳排放量在60克/公里以下的“超级环保车”,政府会给予5000欧元的补贴,这项政策会一直持续到2012年,并将扩展到更多车型。
在政府优惠政策的带动下,汽车生产商们也都闻风而动,雷诺-日产联盟预计在2010年到2011年将第一批电动车投入市场,并从2012年开始批量生产;标致雪铁龙则与日本三菱汽车工业集团,准备在2011年初推出环保电动车;法国电池生产商博洛雷集团及其合作伙伴意大利的皮宁法里纳公司也计划从2010年起通过租赁的形式试水电动车市场。
法国电力公司和日本丰田公司联合研制的100辆新一代可充电混合动力车已经驶上了法国街头。据法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部介绍,这100辆新车由锂离子电池和传统燃料联合驱动,由于尚处于测试阶段,它们将主要出租给企业和机构,而且运营范围也仅限于法国的斯特拉斯堡地区。这是可充电混合动力车第一次大规模在法国上路行驶。这些车装备了先进的混合驱动系统,其电池可以充电反复使用。法国电力公司还将建设几百个充电站,以保证这些新型车的行驶。
但作为传统燃料汽车的“颠覆者”,这种新型汽车依然面临不小的挑战。首先,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不同,它采用的都是新技术,需要大量的研发费用支撑,这让一些中小企业望而却步,而大企业最初的投资也不可能马上收回,它们只能等到新型汽车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后才有望盈利。
再有就是电动车电池存在的技术问题。法国能源问题专家让·希罗塔指出,电动汽车所用的锂电池仍没有解决有效性和使用寿命问题。他解释说,用220伏电源充电一次需要五六个小时,即便不开车灯、不用雨刷器,电动汽车也只能跑100公里至150公里。
另外,混合动力车所需的锂电池造价昂贵,无形中增加了成本。车价整体偏高,持续行驶里程有限而且跑不快,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法国人再有环保意识,也不会去购买这种费钱又麻烦的车型。
虽然法国多家企业的电动车已呼之欲出,但配套设备的发展始终相对滞后。其中充电站的问题比较突出。目前法国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网络,仅在一些电动车试运行的地区才能见到少量充电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法国政府和企业除了在公共场所、超市和住宅区大量增加充电站数量,还想出了其他的解决办法。比如今年6月,雷诺-日产集团就与法国电力公司签署协议,准备建立一套汽车与充电站的通信系统。系统将根据电池所剩电量的多少定位距离最近的充电站,而充电站也能对汽车进行识别。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