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国能源比较贫乏,使得我国对新能源行业相当的重视,政府出台了不少政策扶持和引导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发展。而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将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会上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需要作出表态,由于我国对低碳产业的重视。因此我们认为我国新能源和节能减排行业将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契机。纵观历次金融危机观都会有一批新兴产业逆境崛起,我们预计新能源产业可能正是这次危机中将要走出的亮点,因此它很有可能我国资本市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投资主题。
这次政府调高电价,旨在缩小新能源发电成本与电价价差。由于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成本高于电价,不得不采取补贴的方式来进行初期的推广,销售电价上调后,二者之间价差缩小,将进一步提高推广新能源的积极性。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清洁能源国际峰会”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透露,明年基本能实现“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占比达10%”的目标,而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占比为9%。新能源政策如能出台,将对相关行业构成推动作用,水电占一次能源的比例从2008年底的5%到明年的8%,这意味着我国水电发电量在今明两年内将暴增60%,而风电的1个百分点则意味着风电发电量增长将实现翻番,同时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产业也将大幅增长。
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吴贵辉日前在2009国际循环经济高端论坛上表示,我国2008年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约2.5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亿吨。而可再生能源也正在成为我国最富活力、最具前景的新兴产业。
在财富效应与政策刺激的叠加作用下,一批新能源企业在国内迅速崛起、成长。新能源行业的兴起以及其未来的发展预期,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机会。因此有分析人士预计,随着能源供应紧缺及煤炭价格的不断走高,在2012年,常规火力发电的价格将突破1元,如果光伏发电的发展如预期所示,将得到政策资金的全力追捧,整个光伏产业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与此同时,取之不尽的风电、替代燃料石油的生物能、技术成熟的核能也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并在资本市场上的机会则表现为长期布局。
核电:核电是目前运行最稳定、成本最低的新能源,在中国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中国核电已形成规模化批量化发展格局,核电在中国发展前景广阔。
根据新能源发展规划的数据,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8000万千瓦,总投资规模约为9000亿元。在2015年之前我国将相继建成9至10座核电站。目前我国除沿海省份外,内陆各省也积极申报核电站项目,规划的核电站厂址快速增加。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川、甘肃、河南、吉林等省都在积极进行核电站厂址的申报工作。
既然中国已决定把核电作为清洁能源来发展以应对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那么,建设内陆核电就“势在必行”。在国际上,大部分国家都将核电站建在内陆,如法国的内陆核电站数量占该国核电站总数的65.1%,美国占75.1%。
预测到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将达到7000万千瓦,届时,中国的电力总装机约为15亿千瓦,核电将占总电量的7%。而到2030年、2050年,核电装机将分别增长到2亿千瓦、4亿千瓦,核电将分别占总电量的15%、22%。核电发展前途广阔,相关设备制造商将首先受益。
东方电气、海陆重工两上市公司值得关注。
风电:2009年上半年,我国已完成吊装的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约为460万千瓦,预计全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1000万千瓦。能源局表示力争在2010年前后风电装机突破2000万千瓦。同时政府加快落实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并推出风电上网标杆电价,以保障风力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政府已经认识到要解决风电场的电网配套问题,必须推出积极的鼓励政策,加快电网配套规划的出台,并制定风电并网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
东方电气、金风科技、华锐铸钢、东力传动、天马股份等上市公司有望受益。
太阳能:行业谷底已现。据国金证券测算认为,2008年行业收入规模实现了接近翻番的增长,但在2009年,由于出货量的委靡和售价的下降,行业收入规模下降7.5%,这是自2004年行业景气开始后五年来第一次出现全行业收入总规模的下降。
但由于市场的逐渐回暖和价格的稳定,太阳能行业已步入了逐步恢复的景气上行周期,2009年将成为行业增长的历史性低点,之后随着太阳能发电成本的下降、信贷环境的宽松以及行业鼓励政策的逐步落实,行业将开始新一轮的高速成长,相比较2004年和2008年两波增长,这次增长的行业基础将更加牢固、行业空间更大、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也更显著。2010年全球太阳能需求量将有65%的增长,有望从颓势中恢复高速成长。
重点可以关注天威保变、孚日科技、航天机电、通威股份、川投能源、南玻A、金晶科技等太阳能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