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新能源汽车上路成都跑在全国前列

   2010-05-28 成都日报
57
核心提示:昨天,川汽集团野马汽车厂生产的首批4辆纯电动公交车驶出野马厂后,经龙兴大道、成龙大道、幸福梅林到达府城大道国家电网四川电

昨天,川汽集团野马汽车厂生产的首批4辆纯电动公交车驶出野马厂后,经龙兴大道、成龙大道、幸福梅林到达府城大道国家电网四川电力公司石羊场电动车充电站。今天,这批“成都造”纯电动公交车就将在成都16路公交线路正式开始示范运营。

零排放、零污染的新能源汽车时代正式降临成都。

电动公交:“成都造”技术全国领先

节能环保、无污染、零排放——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在越来越关注环保的今天,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其中包括传统汽车企业。而四川汽车工业集团和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已捷足先登,占领了四川的高地。今天,两家公司生产的纯电动公交车就将在16路和28路上为乘客服务。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赛跑,成都已跑在了全国前列。

川汽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曹国栋告诉记者,拥有整车技术的四川汽车工业集团,在电动汽车产业配套方面,也采取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企业进行初期配套。其中,电机、电控系统是采用与大连易威合作生产的产品,电池采用了磷酸铁锂离子电池,“在核心技术上,我们也拥有全国领先的技术”。

曹国栋介绍,目前该公司正积极就纯电动公交车项目向政府提出申请,拟投资2亿元建设纯电动项目,占地200亩左右,形成年产1000辆的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能力。

配备电池:已具备配套生产能力

记者获悉,目前已经生产下线的电动公交车所配备的电池,其价格占据了整车价格的三分之一还要多,相当于目前同规格CNG公交车的整车价格。

“哪个城市先掌握电池技术,就能在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记者采访获悉,目前,我市的两家电池企业在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方面,已经具备配套电动汽车生产能力。

成都宝生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广义说,早在2008年10月,由该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种以温区宽、储能大、体积小、寿命长、成本低、无污染为显著特点的镍氢动力电池,正式投入生产,“这实现了能源储备的崭新跨越,我们有信心成为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最重要的关键一环!”

记者了解到,宝生宽温镍氢电池能在-50℃~-60℃温区照常充放电,而且根据客户的特殊需求,还可以做进一步的工作温度扩展。这为高寒、高热地区电气设备的使用无疑解除了后顾之忧。同时,同样体积的宝生宽温区镍氢电池比铅酸电池储备能量大出2倍多。

这也引起了国内外汽车公司的注意。去年底以来,奔驰、丰田、通用汽车、通用电气等跨国巨头的中国区甚至亚太区要员,分别闻风而来,筹划着利用成都的新型汽车动力电池技术和生产能力,进行市场甚至更深度的战略合作。其中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已经开始与宝生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接触商讨战略投资事宜。

新能源汽车:成都拥有5大优势

与国内一些城市相比,在传统汽车方面,成都并不具备什么优势。那么,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成都为何能一举争先?

“成都有发展电动汽车的优势。”成都市经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发展电动汽车方面,成都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在制造方面,新能源(电池、电机和电控)是成都经开区汽车产业配套招商主要方向之一,而四川汽车工业集团去年就已生产出电动汽车的样车;而科研方面,中科院成都有机所已掌握锂离子电池生产核心技术,电池隔膜制造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四川丰富的稀土和锂矿资源,为我市发展车用镍氢、锂离子动力电池提供了原材料保障;而成都还有天然的区域优势,这里地势平坦,天气温和,在目前电动汽车电池技术还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这两点对电池能量的保护有非常大的优势;此外,四川的水电资源丰富,水电价格相对低廉,电力也是一个很大优势。

产业规划:两年后年产破两万

日前刚刚印发的《成都市电动汽车产业化行动方案(2010~2012年)》也为成都新能源汽车描绘了一个更为美好的蓝图:未来3年,我市将规划建设电动汽车产业基地,除形成电动公交车和电动专用车各1000辆的生产能力外,年产电动轿车也将突破两万辆。

根据该方案,我市将首先在公交系统开展电动公交车应用示范,首期投入50辆,到2012年共投入250辆。出租车方面将首期投入300辆,到2012年共投入1300辆。专用车方面,我市旅游观光、绿化、市政、环卫、城市管理等行业(领域)将投入电动专用车进行应用示范,首期投入50辆,到2012年共投入350辆。

同时,我市还将在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电动汽车产业基地,基地将重点发展电动公交车、电动专用车、电动轿车等电动汽车整车项目及关键零部件项目,同时建立完善我市电动汽车技术研发体系,大力培养电动汽车专业人才和熟练工人。

基地建成后,除形成电动公交车和电动专用车各1000辆的生产能力外,还将培育和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1~2户,同时鼓励本地轿车企业发展电动轿车,以形成年产两万辆电动轿车的生产能力。

根据该方案,到2012年,我市将在全市建设充电配送中心4~5座、充换电站30~50座、充电柱5000~10000个,形成较完善的与我市电动汽车发展规模相匹配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网络。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