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碳、石油等化石能源排碳严重,烧1吨煤就要排放3吨二氧化碳。况且,其总会有枯竭的一天。
于是,我国2015年要将新能源占全部能源的比例,由目前的9%提高到15%。
化石能源奇缺的广西,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水能、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资源非常丰富。仅潮汐能蕴藏量就达38万千瓦,年发电10亿千瓦时。应如何加快开发新能源呢?
5月上旬,记者走马世博,开阔了视野,升起了希望。
善于创新 触手可及
进入上海世博园,坐的是新能源车,见的是新能源馆,看的是新能源展……简直是进入了新能源的世界。其对新能源开发的实践与展示,真是精彩纷呈,见所未见。
踩一踩地板,就可以发电。在日本馆,记者踩踏了一种“发电地板”,踩踏的能量很快转出电能,使连接的指示灯亮起来。据工作人员介绍,发电地板如用于地铁,就可以充分利用客流的踩踏能量。
踩自行车也可以发电。在加拿大馆,记者就体验了踩车发电:踩转了自行车,连接的多媒体大屏幕便显出了图像,转得越快,图像就越清晰。
植物提取油脂,油脂又转出电能。巴西馆展示了巴西的拿手好戏,偏远村庄正在受益这种全新的电力供应系统。
广西的沼气多用于农户照明煮饭,瑞典却将其用于汽车能源。瑞典馆风趣地展示说,你上趟厕所就等于为巴士加油了。
我们的北部湾潮浪滔天,而潮浪运动可以最小的环保影响达到最低成本的电力。全世界潮汐发电总装机容量,早在2005年就超过了30万千瓦。瑞典馆展示了两个省对潮汐能的成功开发。
葡萄牙的风能开发更是世界领先。其风力发电2010年已占发电总量35%。
拥有全球第二大的风电能企业,其创新设计的风力发电海面浮动平台,可安装于水深超过50米的海面。
中国馆的展示也很鼓舞人心:2009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375万千瓦,居世界第一;总装机容量2580万千瓦,居世界第二。在太阳能方面,我国已是世界最大光伏生产国,最大光伏板已在海南应用,到2020年太阳能发电将达到2000万-3000万千瓦。
德国还把能源研究延伸到了声能。在德国馆的“城市动力之源”展厅,吊着一颗重达1.23吨、直径3米、装有40万根发光二极管、可显示德国“和谐都市”不同影像的金属圆球,一人手推恐难推动。然而,几百名观众,在指挥下,分两组轮流呐喊,却让金属球随声摆动,声音越大,摆幅越大。声音的能量竟然也能晃动那么大一个金属球,实在震撼!
连声音也能作为“城市动力之源”,人类可用的新能源还少吗?
关键就在于敢于创新和善于创新!
群策群力 多路并进
看葡萄牙馆一路惊喜,可也平添一串问号。
其能源结构中,风电已占到35%,生物质能、沼气、地热、海浪能和太阳能占到13%。其新能源开发何以如此快速?
人们都说,化石能源开发不宜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而葡萄牙的新能源开发却多管齐下,遍地开花,犹如契可夫说的,大狗叫,小狗也叫。
葡萄牙自主研发生产的高功率低成本的微型风力发电机,适用于住宅和商务楼,并配有互联网操作控制系统,及家庭使用的单相接头。一间屋、一幢楼就可以搞风力发电,不需占大片水面或地面。
葡萄牙还自主推出便于接收利用太阳能热和光伏能的创新技术。其与建筑整体有机统一,可用于代替传统太阳能接收器,适用于住宅和商务楼,系统的多功能特性可以代替传统的建设元素,例如阳台和露台的遮阳装置,游泳和停车场的遮盖等,既可以遮阳挡雨,又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
日本馆展示一种太阳能汽车,车顶装上太阳能设备就能开动。工作人员说,充电100分钟,可跑20公里。日本馆的外墙也会自主产生能源,这是日本在世界上首次采用“发电膜”技术,使外墙吸收太阳能发电。
最有趣的是西班牙马德里馆,馆前的空气树装有5个专门为本届世博会设计的小型风力发电机,其发电能力仅有1.7千瓦时。据说,其已被推崇为适合城市环境的标准设备。
“为何这么小的风电机也不放过?”记者问。
“你们中国不是有句话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吗?”工作人员这一说,记者释然。
“新能源与化石能源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普遍性和可再生性,像风和太阳几乎处处都有,天天都有,其开发一般不存在着互占资源、浪费资源的问题。”德国馆专家说,“德国通过目标引导、政策激励、产业扶持、资金支持等,鼓励多种成分、多种形式,群策群力开发利用新能源。”
从2009年开始,德国就禁止建造没有配备隔热设施或者没有配备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建筑。世博会德国馆也不例外。其外墙上安装了383平方米半透明的太阳能组件,既可遮光,又可获取能量,还能隔热隔音。
瑞典不仅鼓励开发太阳能发电,并且通过应用智能输电网,允许消费者出售自制的太阳能电力,以至于涌现了不少新能源供应者。
借聚做强 天宽地阔
一个人踩踏地板力量有限,川流不息的地铁人群踩踏就可以踩出电来。日本人善于整合,开发出了踩踏地板发电。还让太阳能和电能整合,高效生产热水。即借助一种热泵热水器,仅用少量电力将经太阳加热的空气中的热能吸收到热泵,就能得到所用电能3倍以上的供给热水的热能。
一个人的声音能量也是微不足道,几百人一起呐喊就可以摇动吨级金球。德国馆并非以此做秀招客,而是对声能开发利用的展示。德国馆还展示了不含汞无眩光的面板式均质光源,其以极低的能耗提供高品质的数倍光亮。它是在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基础上制造OLED光瓷砖。简言之,借助二极管就能产出数倍的光源。
葡萄牙的开发又别有味道,让水能与风能优势互补,创出水能风能优美的“交响乐”。即利用风能将水抽到水库,利用水库的水生产水能,从而创造更多的能源。
古人说得好,借助车马可达千里之外;聚竹成排可渡长江大河。想不到“借聚”在新能源开发中也显得如此重要,也具有“1+1>2”的巨大效应。
英国馆也是典型例子。其馆内没有灯,却满室生光。光从何来?就是借聚6万余根穿墙的银白色触须(亚克力杆)。即让触须的外伸顶端带有细小彩色反光材料,在风吹摇动下,各触须互动,便在展馆表面形成可变幻的光泽和色彩,组成各种图案,并把光传导到穿墙触须的内伸顶端,从而使馆内亮堂起来,被誉为“会发光的盒子”。
传统输电要耗电8-10%,输送距离超过500公里的,耗电达30%。俄罗斯馆则展示,借用超导材料输电,实现了输电零损耗。超导材料也因此身价倍增。据世界银行预测,超导电气设备市场规模,2015年将超400亿美元,2020年将达2440亿美元。
瑞士还将借聚效应推至出行。他们鼓励把个人的交通工具与不同的公交工具相结合。例如,可以把自行车带到电车上或者把汽车交付铁道托运,从而组成人力能-电能-化石能等,舒适而有利健康的低碳、低能耗的出行“交响乐”。
有道是,一切始于世博会。精彩的世博会已为我们打开眼界:新能源开发的路就在我们脚下……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