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厉以宁:“十二五”发展看好新能源产业

   2010-01-11 东方早报
49
核心提示: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展望“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有五个,一是产业升级、自主创新,二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特别是加速城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展望“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有五个,一是产业升级、自主创新,二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特别是加速城镇化建设,三是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四是环保产业的发展,五是以消费为主的内需拉动。

厉以宁是在10日上午第二届中国创新大会主旨论坛上以“'十二五’期间中国及世界经济发展展望”为主题演讲时作上述表述的。

自主创新和城镇化

“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的城镇化率,意味着每年有1000多万人要进城”

厉以宁认为,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首先复苏的判断是肯定的,这就意味着中国将拥有更多的商机。要使商机持久,就必须调整经济结构,只有通过调结构、通过创造品牌、通过自主创新才能赢得更多的国际市场。

展望今后几年时间的发展前景,厉以宁认为产业升级、自主创新将是经济发展的第一个动力。

他说,即使外需旺盛,也只有在自主创新的前提下才能拉动经济增长,而自主创新的重要方面是科技创新。具体上讲,“十二五”期间,新能源的应用将拉动整个交通运输、汽车工业的发展,新材料的应用将带动房地产业和设备制造业全行业的改造,生物科技的发展则对农业、畜牧业、水产业、医药业影响深远,以低碳化为主题的环保产业将同时带来机遇与挑战,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数字中国”的进步使社会经济各方面的效率显著提高,工业设计和创意能力的提升将使制造业走在前面。

厉以宁提出,城乡一体化和加速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个动力。

“新中国成立60年了,我们的城镇化在解放初是20%左右,现在达到45%左右。这对于中国扩大内需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这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城镇化建设。”厉以宁说,“假定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30年之后,中国的城镇化率可以从现在的45%左右提高到75%左右。提高1个百分点的城镇化率,意味着每年有1000多万人要进城,大城市容纳不了,大量的人力将进入县城和镇,那么住房和道路、水、暖、电、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将带来巨大的市场,带动大规模的就业,使企业从中获得商机。”

林权改革和扩内需

“今后30年改革的重要标志是'山田承包制’”

厉以宁认为,第三个动力在于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

他说,30年前的改革是从“农田承包制”开始的,今后30年的改革的重要标志是“山田承包制”。农民承包山地后,在林地里养鸡、种中药材、种蘑菇的“林下经济”将迅速发展,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还通过林地抵押、树木抵押,甚至宅基地和住房抵押的方式,获得贷款,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因此林权制度的改革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多活力。

“第四个带动经济重要的动力就在于环保产业的发展。”厉以宁提出,低碳经济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关键是取得环保技术的突破。 他说,这里谈的环保产业不是狭义的环保产业,而是包括治沙、造林、土壤改良等在内的广义化环保产业。如果技术取得突破,不但可以创造产值,还可以抓住该行业的主导权,在未来国际经济竞争中领先。

厉以宁说,第五个动力是扩大内需。要改变单独依靠投资来拉动增长的发展模式,坚定不移地走扩大内需的道路。

“因为投资带动增长只是创造中间需求,消费带动增长所创造的才是最终需求。应该把重点放在消费和投资共同带动上来。”厉以宁说,“这里要解决三个方面问题,一是要解决就业问题,因为人有了就业才有收入和消费。二是劳动收入在收入分配中的比例要上升。劳动收入微薄,不可能去消费。三是要解决住房问题。政府的责任是建中低收入家庭可以买得起的社会保障性住房,或是还可以租得起的廉租房,这样可以让百姓的财力转移到消费上来拉动内需。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