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新能源的发展可谓春光明媚,然而成本过高的“倒春寒”局面似乎一直如影相随。成本成为制约新能源发展的最大瓶颈。
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的单位成本分别比传统的火力发电高出1倍和4倍,生物质能、潮汐能等单位电量成本要高出80%以上,一辆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组成本,占到了整部车造价的一半……
去年9月,中国政府提出,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按照这个目标,我国新能源的消费比重将日益增大。未来的“十二五”、“十三五”将是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关键时期。但蒙着“贵族”面纱的新能源产品何时进入寻常百姓家,似乎有待时日。
显然,新能源发展之路是否一帆风顺,降低新能源产品的高成本是关键。只有新能源的成本更接近于传统能源,才会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存在着关键技术上的自主创新不够、核心技术多依赖于进口的普遍现象,这成为导致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于技术规范、产品标准等体系制度不甚完善,影响了新能源新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注重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进步,大力促进规模化生产无疑是当务之急。以发展新能源为契机,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上的自主创新,用科技撬动成本杠杆,才有可能真正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步伐提速,才能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技术强国的跨越。
技术是软实力,市场却是硬道理。未来新能源不仅要面对来自传统能源的竞争,而且要面对全球新能源市场的挑战。双重压力当前,我国需要及早建立起完善的市场体系和产业发展空间,打造新能源产业链,着力发展以新能源为核心的技术领先的新兴产业集群,形成新能源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有效降低成本,赢得市场竞争力。
在新能源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今天,新能源博弈大戏正在精彩上演。我国应抓住成本的重心,顺势而为,别让成本绊住新能源前进的脚步。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