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北欧各国大力开拓中国可再生能源市场

   2010-03-31 中国化工报
55
核心提示:北欧各国具有得天独厚的林木和风能资源,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生物质能源和风能、技术最成熟和经验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瑞典、丹麦

北欧各国具有得天独厚的林木和风能资源,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生物质能源和风能、技术最成熟和经验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瑞典、丹麦、芬兰、挪威、冰岛等已成为世界上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领先者。这些国家凭借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经验,正以合作的方式大力开拓中国市场。
低碳经济创造合作契机。

瑞典投资促进署驻华首席代表、工业参赞陈永岚说,目前瑞典在生态环保领域有3600家企业,其中20%以上涉及生物质能源产业,包括生物质、生物质颗粒、沼气、热电联产等,覆盖原材料处理、加工及优化产品结构整个产业链。虽然它们中的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但技术和管理经验丰富,产品成熟。这些企业非常看好中国在此领域的发展前景,希望以合作方式开拓中国市场。

陈永岚称,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明确了碳减排的目标,必然会大力发展低碳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产业。这正是北欧国家的强项,特别是瑞典在风力发电、生物质能源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领先的技术以及系统的理念,两国合作的基础非常深厚。如果把瑞典的经验同中国的需求有效地结合起来,两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空间巨大,目前两国政府已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风能生物质能是北欧强项

据丹麦王国驻华使馆高级商务官员常新杰介绍,目前丹麦风力发电已占该国电力的20%,是全球风电比重最高的国家,该国政府还计划到2025年将风电比重进一步提高到50%。而目前中国的风力发电所占比重还很小,发展潜力巨大。丹麦VESTAS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风力发电机制造商,目前已在中国多个省区销售了数千台风力发电机。

在生物质能方面,丹麦很多机构和企业也享有盛誉,去年2月丹麦诺维信公司与中粮集团和中石化集团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发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的第二代燃料乙醇的规模化商业生产项目,预计未来将建设万吨级装置。今年2月9日,丹麦气候变化与能源部和中国国家能源局共同启动了中丹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这是目前两国政府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合作项目,计划执行期5年(2009-2013年),丹麦政府为项目实施提供约合1.3亿元人民币的赠款支持。

在生物质能、风能、光伏技术等方面,中国和芬兰、挪威、冰岛等北欧国家也有广阔的合作空间。挪威企业拥有丰富的海上风电技术,目前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已经设计完成了世界首个正式运作的悬浮式风机,前不久挪威创新署和中国有关方面举行了研讨会。挪威还将参加2010上海国际海上风电及风电产业链大会,进一步促进中国和挪威在海上风电方面的合作。

上海世博会也成为北欧五国在中国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舞台。今年的世博会,北欧五国将各自独立开设展馆,并将共同举办一次能源与气候论坛,详细介绍它们的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技术。

走出去请进来双向对接

陈永岚称,中国和瑞典等北欧国家可采用多元化的合作方式,在技术和产品开发、生产制造、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展开合作。一种思路是“走出去”,即中国企业到国外去投资,与那些具有经验和技术的瑞典企业进行合资,特别是在技术、研发和知识产权等方面与北欧进行系统合作,而不应仅仅关注一个产品和技术。

据了解,2006年,中国国家电网下属龙基电力和国能生物发电集团有限公司就开始在瑞典投资生物能源产业,并在瑞典建设工厂和生物质乙醇发电厂,乙醇工厂的原料来自松树以及云杉、稻草等。乙醇工厂提纯后的副产品和泥煤驱动热电厂运转;热电厂向乙醇工厂提供电力,并联入当地的集中供暖网、电网等,项目总投资额高达2.5亿美元。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计划年产乙醇6万吨。

另一个思路是“请进来”,就是鼓励瑞典等北欧企业到中国投资,提供先进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和项目建设经验。陈永岚指出,在生物质发电和生物燃料方面,中瑞两国有很大的合作空间。20多年来,瑞典把传统的发电厂逐步改成以生物质能源为主体的发电厂,而且供热、供电效率较高,瑞典在此方面的经验可用来改造中国现有的火力发电厂。此外,瑞典的汽车公司在生物燃料应用技术方面的专长,在中国也有推广和应用空间。

常新杰表示,中国企业应该注重与北欧工程项目咨询公司的合作,这些公司在对欧洲和全球多个项目的咨询活动中,积累了先进的整体设计咨询经验。特别是丹麦很多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但是技术先进,收购价值较高,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投资丹麦”等机构,了解丹麦先进的能源技术和企业,寻找投资和收购对象。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