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成都“逐日” 谋求新能源产业千亿产值

   2010-05-24 成都日报
52
核心提示:一幅波澜壮阔的新能源画卷正徐徐展开:获批国家发改委“国家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光热示范电站项目已获得国家正式复函;而根据

一幅波澜壮阔的新能源画卷正徐徐展开:获批国家发改委“国家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光热示范电站项目已获得国家正式复函;而根据成都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中谋划的新能源产业发展版图,双流、龙泉驿、新津、郫县、高新等区(县)的城市功能又有了最新的注解,太阳能、核能、风能、新能源汽车和半导体照明五大新能源产业将构筑起成都新能源的基石……成都“逐日”,正方兴未艾!

谋求新能源产业千亿产值

在《成都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发布之后,涉及的五个区县均强力推进,成都的新兴产业布局由此重新确定。“未来三年,成都将加快太阳能、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力争到2012年,将成都打造成西部第一、国内领先的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

在这个雄心勃勃的新能源宏图中,距离市区分别17公里和28公里的双流县、新津县逐渐被推至成都太阳能棋局的大前方。

根据这一目标,确定双流县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核心区,新津县为多晶硅材料产业发展区,龙泉驿区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区、郫县—成都高新区则为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区。

根据规划,成都将加快太阳能热发电示范电站的建设、建立太阳能研发中心、促进太阳能热发电产业链的形成,以及做大做强光伏产业链、打造光伏产业集群。

到2012年,新能源产业投资完成200亿元以上,实现销售收入550亿元,培育年销售收入100亿元新能源企业1户,在省内适宜地区建成国内首座10兆瓦太阳能光热示范电站,建成西部第一、国内领先的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而到2017年,将谋求整个产业千亿元产值。

在产业细分上,则具体包括太阳能光伏和太阳能光热的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关键零部件制造。

记者从市经委获悉,2009年全年共重点推进亿元以上项目14个。14个项目当年总共计划投资41.42亿元,实际完成投资49.87亿元,超过计划的5.2%。天威四川硅业3000吨高纯多晶硅等6个项目投产达产,完成投资额35.82亿元,预计达产后新增销售收入104.2亿元。天威新能源多晶硅电池片等8个项目加快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4.05亿元;光热示范电站项目已取得国家正式复函,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天威新能源控股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8亿元,是唯一一户主营业务达10亿元以上企业,占新能源产业的22.5%。

引进来走出去促产业发展

业内人士向记者坦承,在多晶硅领域,成都并无太大的先发优势,因此,在成都市的规划中,寻求在产业链条较为完善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和光热发电这两大领域突破,成为其太阳能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路径。“就太阳能产业整体发展情况而言,成都与无锡、江西等地确实存在不小差距,我们将以追赶的心态发展项目。”市经委新能源产业推进办的一位工作人员称,引进国内外龙头企业成为成都自然而然想到的办法。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下属的保定天威集团有限公司在成都的投资项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在落户成都之前,天威在西部投资了两家成熟的太阳能企业,一是位于四川乐山的四川新光硅业科技有限公司,年产多晶硅1260吨;二是具备光伏应用经验,并且在国内外也有不少项目的西藏华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太阳能产业链条上,上述两家企业分别从事的是上游的硅料和下游的系统安装,而天威在成都的投资主要是围绕着中间的硅片加工、组件生产等环节进行产业布局,进而形成一条贯穿上中下游的完整产业链。

另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除了我们在产业制造方面的优势之外,还应该走出去,比如和凉山州合作开展太阳能应用。“天威金太阳示范工程首批50套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已经投入使用,另外还有一批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地面集中光伏发电项目、光热电站项目正在强力推进!”

在薄膜电池、光热发电等细分领域上,成都除了引进项目外,还可以凭借四川大学、西南电力设计院等高校以及阿波罗公司等本土企业的研发优势,在全国性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目前,在成都,电子科大从事着太阳能电池片和电池组件研究,四川大学从事碲化镉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等研究,西南电力设计院则从事太阳能电站总体设计。

更为关键的是平台的建设,为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光伏产品监督检验中心完工,组建了天威新能源光热研发中心,新光多晶硅工程技术中心及加工基地加快建设;加强与清华大学、中核能源公司、中广核公司的合作,抓紧研制核岛关键设备;成功研制出新式高效立式风电机组和纯电动(含气电混合)城市公交客车、F99城市越野车、M72微型车三款电动汽车等。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