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中国航天人才争夺战,专家怎么看?

   2018-09-28 环球时报
46
核心提示:本报记者 李司坤 马 俊 本报特约记者 武 彦近日关于张小平离职影响中国登月的文章刷爆微信朋友圈。文中引用

本报记者 李司坤 马 俊 本报特约记者 武 彦

近日关于“张小平离职影响中国登月”的文章刷爆微信朋友圈。文中引用一篇盖有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公章的公文内容称,该所研究员张小平个人离职加入民营航天企业,直接影响中国重型运载火箭研制,甚至影响载人登月计划。中国民营航天企业刚刚起步,究竟该如何看待中国航天人才的流动?

这篇题为《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情况》的公文显示,张小平曾是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一名科研人员,离职前任副主任设计师职务,曾在至少四个型号的发动机研制中承担着重要作用。但该研究所直到他离职之后才发现,“张小平个人的离职对这四型发动机的方案论证及研制工作均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我国载人登月重大战略计划的论证和策划工作”。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27日晚间发表声明称,2018年3月,张小平向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提出辞职申请。该所虽然进行了多次沟通和挽留,但其离职意向坚决,“并在单位未批准的情况下自行离所”,对保守国家秘密和单位技术秘密带来较大隐患。该所通过法律途径提起仲裁,“由于急于达到让其回所脱密的目的,在提供给相关机构的材料中有夸大其作用和贡献的表述”。有报道称,该所“优秀的骨干较多,此事对全局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引起热议的不仅是国有航天企业的选人用人机制,同时不少网友也对民营航天企业高薪挖人的现象展开热烈讨论。有人认为航天人才也应该遵循市场规律自由流动,但也有人担忧民营航天企业近年的大规模“挖角”行为,可能会冲击国家重大航天计划,甚至造成国有航天机构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对立。

中国航天专家黄志澄27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当前现实情况是,要完成国家的战略航天任务,无论是卫星火箭还是载人航天,主要还得依靠国家队,但民企可以补充国家队不能做到的地方。航天科技集团的宇航部部长尚志最近提到,航天科技集团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建设商业航天的共同体。黄志澄表示,对于国企来讲,一方面要加强体制内的改革,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以开放的心态来包容和支持这些民企。关于具体的人才流动,双方应该面对面地协商,切忌吵成一团。业内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虽然民营企业待遇更高,但由于中国重大航天项目主要由国家队负责,不少技术骨干正是看重这点,愿意投身其中掌握核心技术和积累经验,这也不失为个人发展的另一条途径。

黄志澄表示,美国在航天领域的情况与中国有较大不同。美国对于知识产权有严格的界定,如果跳槽的员工从一家公司带走知识产权,“老东家”完全可以到法庭起诉,而且大都会胜诉。因此美国技术人才跳槽去新公司一定是创新的,所从事的技术和以前是完全不一样的,即所谓的“人可以走,但技术带不走”。而中国航天领域在相关知识产权问题上还没有特别清晰的规定。

业内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由于中国航天人才基本都来源于国家队,如果在所有航天领域的知识产权问题上都严格设卡,中国民营航天恐怕很难发展。事实上,美国当年也存在同样的情况。SpaceX公司等美国私营航天企业能够快速发展,其实是得益于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无偿技术支持,但这个政策出台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我们不能简单照搬美国那套做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