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能源到新兴能源,中国能源产业规划正在悄然变局。之前侧重于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即将被一个实现全产业链延伸的新兴能源产业振兴规划所取代。分析认为,未来将出台的新兴能源产业振兴规划,是一个更加全面的产业规划。
中国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消息称,包括核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洁净煤,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车用新能源在内的新兴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到2020年10年间,上述领域预计将累计增加5万亿元投资。
据初步测算,新兴能源产业规划实施以后,到2020年将大大减缓对煤炭需求的过度依赖,能使当年的二氧化硫排放减少约780万吨,当年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约12亿吨。规划期累计直接增加投资5万亿元,每年增加产值1.5万亿元,增加社会就业岗位1500万个。因此未来10年新能源行业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成长空间相当广阔。
另外,国家能源局正在组织有关单位开展“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其制定重点将围绕非化石能源比重和碳减排两个目标展开。规划中不仅包含了先进核电、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这些新的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传统能源的升级变革也将成为重头,还包括洁净煤,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车用新能源等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的具体实施路径,发展规模和重大政策举措。
国际金融服务集团(UFS)董事局主席何世红认为,新能源和新兴能源一字之差的背后,蕴含了中国能源行业变革的深意,能源行业变革推进下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浪潮已经来临。
事实证明,在经历了煤炭代替薪柴、油气代替煤炭的能源变革之后,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组合,将在未来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表示,低碳化是“十二五”能源发展的重要特征。
据了解,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是:到2050年,中国能源结构要使清洁能源比重达到50%以上,2050年能源消费总量为50-55亿吨标准煤,这是从2020年-2030年为中长期能源规划,到2030年能源消费总量为45亿吨标准煤。“十二五”期间中国设定的目标是单位GDP能耗降低20%。
国家能源局表示,新兴能源产业规划最初的名称定为“新能源产业规划”,范围仅局限在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领域。之后通过调整,智能电网、洁净煤等传统能源产业的升级改造被纳入规划,因而改名为新兴能源产业规划。
显然,这种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在进行能源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将采取扶持新兴能源与推动传统能源改革“两手并举”的策略。
据了解,除了针对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投资,5万亿元中还将有很大一部分投向洁净煤、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车用新能源等能源新技术产业化应用的具体实施领域。分析认为,这部分投资领域将直接提振传统产业。
显而易见,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十年期规划,无论是远超市场预期的5万亿天价投入,还是涉及新能源各个细分市场的宽度和深度,都标志着这份雄心勃勃的规划对于未来中国能源结构转型、产业结构升级、对外能源依存度降低以及环境生态保护的多重意义。从更长的时间跨度看,这份规划可能是中国新兴能源行业发展新的坐标和高能耗工业传统的转折点。
但是纵观新能源在我国推进的历史,几乎每个子行业都被重复建设、产能过剩、供需失衡等传统工业的弊病所笼罩。新能源产业沾染传统工业体系的弊病将成此项规划未来十年执行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难题。
10月30-31日,“欧洲和中国战略合作与发展论坛”将在北京举行。在2天会期里,论坛将举办金融、能源、城市、文化与旅游、传媒等5个“新的全球合作模式峰会”,还将举办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发展论坛、全国金融办发展论坛等2个论坛。此外,第5届中国金融市长年会也将同期举行。
何世红是本次论坛的组委会主任,他表示,作为国家能源战略转型的关键一步,避免投资的盲目,是国家能源战略长期发展维系的根本要素。目前国内已经有18个省市提出了打造新能源基地,或者把新能源当作支柱产业来发展,已出现发展失衡或盲目跟风的前兆。
因此,在新兴能源产业即将崛起,传统能源产业也将实现产业升级的时刻,重新审视潜在的风险和问题,是关乎我国能源发展战略调整的重要步骤。为此,在即将举行的“欧洲和中国战略合作与发展论坛”能源专场上,来自中外的顶级能源专家和政府官员将对新兴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历程中的“成长烦恼”给予破解。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