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BP能源展望:未来20年可再生能源增长赶超石油

   2011-01-25 凤凰网财经
68
核心提示:根据《BP2030世界能源展望》,BP公司对能源趋势的最新预测,未来20年全球能源增长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新兴经济

根据《BP2030世界能源展望》,BP公司对能源趋势的最新预测,未来20年全球能源增长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能源效率也会加速提高。

根据BP的基本预测,未来20年一次能源消费会增长将近40%,其中93%来自非经合组织国家。预计非经合组织会从目前占全球能源需求的一半迅速提高到三分之二。

与此同时,以单位产值能耗为衡量单位的能源强度将在全球,首先是非经合组织国家得到改进。

根据《BP2030能源展望》,能源来源的多样化将得以加强,核能、水电和可再生能源等非化石能源有望首次成为供给增长的主要来源。在2010年-2030年间,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源和生物能对能源增长的贡献率将从5%增至18%。

天然气预计将成为增长最快的化石能源,而由于化石能源总体增长放缓,煤和石油所占市场比例可能下滑。化石能源对一次能源增长的贡献将从83%降至64%。经合组织国家石油需求在2005年达到峰值,2030年预计将基本回到1990年的水平。生物燃料将占全球运输燃料消费的9%。

《BP2030能源展望》是BP发布的首个前瞻性分析报告。此前60年BP一直通过《BP世界能源统计》发布详实历史数据。

BP集团首席执行官戴德立出席《BP2030能源展望》发布会,并表示:“此报告所探讨的问题均是重大的——即致力于为全球经济史无前例的发展可持续地提供能源。我相信,分享我们所掌握的信息,促进世界关于能源乃至气候变化的探讨,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企业、政府和消费者所共同期待的是安全的、可负担的和可持续的能源。但是,这对于全世界来说还只是个愿望。为了在未来20年实现这个理想,我们需要明智的、市场导向的政策,用可控的方式供应我们需要的能源,使经济发展和全世界数十亿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会因能源受到严重影响。”

“我需要强调《BP2030能源展望》的基本情况是我们的预测而不是我们的提议。它是我们根据事实通过客观分析所做的我们认为最可能发生的预测。比如,我们并不对降低碳排放的进程持与他人相同的乐观态度。但是这并不表示我们反对进行减排。大家或许知道,BP呼吁各国政府采取更多支持减排的行动已有 15年的历史,其中就包括推广碳价格体系。基于当前和可预见的政治承诺,我们认为世界各国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上会取得一些进展。但是总体上来说,温室气体减排之难对我个人来说发人深省。”

要点

根据BP的基本预测,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在2010-2030年间的年均增长为1.7%,尽管2020之后需求增长会有所放缓。非经合组织国家能源消费到2030年将比现在增长68%,年均增幅达2.6%,并构成了世界能源消费增长的93%。相对来说,经合组织国家能源消费至2030年年均增长 0.3%;2020年以后,经合组织国家人均能源消费将按每年0.2%的趋势下降。

由于经合组织国家运输业能源消费下降,全球运输业的能源消费增长将会减缓。经合组织国家对石油和其他液体燃料的总体需求已在2005年见顶,到2030年大约将降至1990年的水平。2030年前,中国煤炭需求将不再上升。中国预计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

石油输出国组织在全球原油产量中的比例将升至46%,达到1977年来的最高点。同时,美国对油气进口的依赖度可能降至19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这是由于燃料效率的提高和生物燃料使用比例的上升。全球石油消费增长还会受到近年来较高石油价格和石油进口国补贴逐渐下降的影响。[page]

燃料结构随着时间流逝逐渐发生变化。石油(不含生物燃料)增长相对放缓,年均增长0.6%;天然气成为增长最快的化石能源,预计年均增幅达 2.1%,是前者的三倍多。煤炭的年均增长达1.2%,到2030年,它和石油(不含生物燃料)提供的能源基本相当。经合组织国家强力减排政策的效果有被新兴经济体的碳排放增长抵消甚至压倒的风险。

风能、太阳能、生物燃料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将持续强劲增长,其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将在2030年前从现在的不足2%上升至高于6%。生物燃料将占运输能源消费的9%。核能和水电将稳步增长,其在整体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也将有所上升。

鲁尔博士表示:“运输能源消费增长减缓既与较高的油价和成熟经济体中车辆燃油经济性与市场饱和度相关,还与发展中经济体税赋增加和补贴减少有关。从比例上讲,石油需求在电力行业下降最甚,达30%。在电力行业,石油最容易被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替代,并且电力行业最可能引入碳价格。”

能源强度

1900年以来,世界人口已经翻了两番,实际收入(根据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则增长了25倍,一次能源消费量增长了23倍。鲁尔博士表示:“现代能源经济已经深受工业化、城市化、机动化以及收入水平上升等趋势的影响。”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持续加速下降。鲁尔博士说:“这正如我们的2030年能源展望所说,不仅全球平均水平如此,而且几乎所有主要国家和地区皆呈现此趋势。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利用率的提高以及向非能源密集型经济活动发展的长期结构性转变共同决定了这一单位能耗下降趋势。”

非经合组织的增长

2030年全球液体燃料需求预计将达到1.024亿桶/日。未来20年的净增长将达1650万桶/日,并全部来自非经合组织的新兴经济体。鲁尔博士表示:“未来20年三分之二的非经合组织国家能源需求增长以及超过四分之三的全球能源需求净增长都将来自亚洲的非经合组织国家,增幅为1300万桶/ 日。”

“液态燃料供应量的增加将主要来自石油输出国组织——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的传统原油及不受石油输出国组织配额限制的天然气凝聚油。”

非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液体燃料有可能平缓上升,这有赖于生物燃料的大幅增加,加拿大油砂小幅增长、巴西深水油气和前苏联国家石油产量的增加。这些液态燃料产量的增加抵消了成熟油田产量的持续下降。

燃料替代

根据能源展望的预测,石油的市场份额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下降,天然气的市场份额则会稳步提升。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煤炭市场份额近期会有所增长,但在2030年前这种趋势将会逆转。到2030年,以上三种化石燃料市场份额将会趋同,各占27%左右。多元化的能源结构在份额增长中显著体现。在1990至2010年期间,化石燃料占能源增长的83%,而在未来20年中,化石燃料有可能占能源增长的64%。2030年可再生能源 (水电除外)和生物燃料将占能源增长的18%。[page]

鲁尔博士表示:“多元化的能源组成很大程度上由发电行业发展驱动。发电需要的能源是各部门中增长最快的,在1990-2010年间占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的53%,并预计到2030年占增长总量的57%。从最终消费来看,工业是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运输业能源消费作用不断减弱。过去20多年来,运输业能源需求增长速度与能源需求总量相当。但未来20年中,该行业的能源需求增长会远远赶不上能源需求的总体增长速度。”

“经合组织国家石油需求量的下降主要在于运输业以外的其他行业。这些行业的用油可以相对容易地以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代替;2015年以后,由于技术和政策推动提高能效,经合组织运输业能源需求也将下降。”

生物燃料的增长

生物燃料产量预计将由2010年的180万桶/日上升至2030年的670万桶/日。其在未来20年中的增长将为非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液体燃料供应增长的125%。持续的政策支持、居高不下的油价和不断发展的技术革新都将推动生物燃料迅速扩张。

美国和巴西在2010年全球生物燃料总产量中占约76%的主导地位,但由于亚太地区的产量开始上升,这一数字将在2030年下降至68%。

鲁尔博士表示:“全球燃料结构持续多元化发展——但非化石能源将首次成为供给增长的主要来源。”

环境政策

《BP2030世界能源展望》预测,基于各国政治承诺的现状及趋势,针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政策将继续。BP同时考虑了政策情况,来探讨政治承诺水平的大幅提高和政策收紧所带来的影响。

鲁尔博士表示:“该政策情况的主要侧重点是降低对高碳排放型燃料的依赖程度。这一目标可以通过很多政策手段实现,包括以多种形式制定碳价格。”

鲁尔博士还指出:“在BP预计的碳排放政策加强的条件下,全球的碳排放高峰将在2020年后很快到来,届时的碳排放水平较2005年高出20%,高于国际能源署450情景[1]所预计的发展趋势。这表明2030年以后,我们须付出更多努力,以将全球的排放量维持在‘安全’范围以内。”。

加强政策条件下的减排的实现源于加速的能效提高和燃料替代——由煤炭到天然气、由化石能源到核能、水电和可再生能源,同时包括在火力和天然气发电厂引入碳捕获和储存技术。 BP能源展望:未来20年新兴经济体领涨能源需求可再生能源增长赶超石油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