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中电国际“或”公司“)董事长李小琳(”李董事长“)日前亮相全国两会访谈节目。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及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李董事长分享了她对“两会”的看法。
今年是李小琳连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并由妇联界转到了经济界。在过去的5年里,李小琳共提交了21份提案,内容大多是关于清洁能源、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而在今年她提交的四份提案中,这些仍然是她关注的重点。
李董事长表示:“今年,我提交的第一份提案是有关深化电力改革的。我觉得,要实现小康社会和“两个翻番”的战略目标,构建安全、清洁、高效的电力能源体系,新一轮的电力市场化改革就应该适时启动,从而实现电能交易向竞争服务型转变。
第二份提案是关于《开展国家绿色智能电力系统试点的建议》。当前,国际上以新能源和用户协同为主要特征的智能电网称为“绿色智能电力系统”。这个系统在欧美等国已经开始兴起,并且推动了电力能源生产、使用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深度变革,而我国已经滞后了。所以,我国极需开展国家级项目试点,积累经验、制定标准、突破技术、形成产业。
第三份是关于建议修订电力法的提案。现行《电力法》是1996年颁布实施的。17年来,电力工业规模、技术、生产力水平、行业组织结构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极需修订《电力法》,以适应和推动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
第四份提案是关于《建立国家低碳智能小城镇试点,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我觉得,要符合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思路,就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实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城镇化,从而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高标准高起点开展。”
她续说:“作为政协委员,有义务从国家发展的高度、社会进步的角度,实事求是地进行调研论证,做好建言献策。所以说,每一份提案都包含了对行业的观察和思考,背后不仅有我个人的思想和建议,更凝聚了中电国际整个团队的智慧和力量。”
近期环境保护领域出现的问题很多,生态文明的话题也是舆论关注的热点,李小琳曾经提出,“作为能源企业,不仅要提供光明和动力,还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水蓝天“,而且在多个场合都提到这个理念。李小琳认为我国电力行业在发展的同时,亦必须与环境保护平衡发展吗,切实履行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责任和使命,播撒绿色光明,提升发展品质。而在企业实践中,李小琳强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电力体制改革的十年间,在火电全行业陷入政策性亏损的艰难环境下,中电国际经营效益始终保持行业领先水平,资产负债率一直保持在70%以下。
十年来,公司累计上缴税收148亿元,累计关停了14台小火电机组(计210万千瓦),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特别是近几年,中电国际累计投入环保改造资金21亿元,实现除尘、脱硫、脱硝和污水零排放,在装机容量大幅增长情况下,排放量持续下降。
此外,李董事长认为,随着全球工业的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推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增长,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社会包括能源、电力行业共同的责任。过去十年间,我国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成绩显著,火电机组结构不断优化,清洁能源发电快速发展,供电煤耗和厂用电率等主要能耗指标大幅降低,二氧化硫、烟尘等排放量稳步下降。从长远看,我国依靠化石能源的现状不会改变,再加上更加严格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已经实施,所以我国“十二五”电力节能减排任务依然非常艰巨。要实现中国在哥本哈根大会上“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需要包括能源、电力行业在内的全社会共同努力。
要继续推进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应该继续实施传统电力能源优化升级和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双轮驱动”。一方面要通过“上大压小”,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升级;另一方面,要通过内部电量优化分配,节能减排技术升级,加强内部管理,降低电力企业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1994年初,经国家经贸委和经贸部批准,电力部独家投资在香港注册成立了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作为中国电力行业在境外的融资窗口。李董事长认为,从1994年创立“中电国际”,到2004年“中国电力”香港红筹上市;从2006年创立“中国电力新能源”,到探索新能源与智能电网的管理模式,公司的绿色发展之路已经变得越来越宽。截至2012年底,中电国际资产总额已突破千亿,装机容量突破两千万千瓦,分别是十年前的8倍和4倍多;资产分布也从最初的4个省到20多个省市区;资产结构也从单一火电,发展到水火相济、新能源并举,形成了“中国电力、中电新能源、中电检修、国际化业务”的四大战略平台。
在创业的过程中,中电国际一是得益于公司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守发电主业,推进管理创新;二是得益于公司始终做到“四个把握”,即:把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主旋律,把握境内境外“两个市场”和“产融结合”的核心优势,把握公司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任务,把握新能源发展的先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要想走出去,就要逐渐加强国际国内及行业间的相互交流、合作,加快自主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在加强国际间技术、资金、贸易合作的基础上,最终实现互利共赢。
对於中国电力於治理结构方面或内部风险控制方面,李董事长分享了她的管理和实践经验:“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我们始终坚持“法人治理、企业管理、系统管控的“三位一体”、有机统一的企业管治体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监管规则,我们在本部和所有子公司中构建起以董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并且对标国际先进发电企业管理标准,搭建起系统产权架构。最终形成了“上下协调、有机统一”的管控机制。“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形势瞬息万变,风险无处不在。所以说,风险控制是我们关注的又一重点。
一方面主动引入外部独立风险监督。每年,我们至少两次主动将经营情况和财务报告,提供给独立董事进行检查讨论,并主动委托国际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经营情况进行全面审计。
另一方面加强内控体系建设。我们率先在集团内成立了专门的内控机构,建立了以《内部控制手册》为纲要的内控体系,每年进行内控评价。此外,我们每年还要开展风险评估工作,根据风险变化提出改进建议,调整重大风险的控制措施。“
总结中电国际十多年管理和发展的实践,可以说,“静水深流“文化经过培育提炼、实践融合已经日臻成熟。回顾过去的发展,公司始终践行”静水深流“企业文化,其“责任、诚信、智慧、价值”的核心价值观更彰显了中电国际的社会责任形象。“责任”体现在对股东、对企业、对员工的态度上;“诚信”体现在说与做,言行一致上;“智慧”体现在决策与执行,在善断、果断、决断之中;“价值”体现在艰难与挑战面前,那种持恒,那种坚定的信念,以及超越自我、造福他人的生产力上。千秋光明传基业,静水深流映辉煌。随着中电国际的持续发展,以及广大员工对“静水深流”广泛认同,“静水深流”企业文化将为公司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李小琳同时是中电新能源董事局主席,对於中国整体的的新能源发展,她表示:“经过6年的努力,中电新能源拥有和管理的项目公司达到22个,涵盖内地20个省区市,逐渐形成了“一个平台、五大板块、十余基地、百亿资产、千万减排”的发展格局。“肯将热血化碧水,直展素纸绘蓝天”。碧水蓝天是我们的梦想,更是我们永恒的追求。2011年,开始探索新能源与智能电网管理模式,并得到实质性推进。截至2012年底,中电新能源资产达到220亿元,投产装机270万千瓦,在建及深度开发项目容量已超过630万千瓦;累计完成发电量近150亿千瓦时。
从清洁能源到绿色发展,从生态文明到美丽中国,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提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这些国家层面的政策,都与我们新能源的发展息息相关,都将给新能源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前景十分广阔。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新能源行业发展仍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在规模效应较低、核心技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与应用的效能、效益欠佳等方面。
要想突破这些瓶颈的制约,实现电力能源的绿色发展,我认为,关键在于“三个坚持”:就是坚持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统筹兼顾,坚持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管理的协调并举,坚持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的优势互补。还有就是要实现“三个突破”:必须在新能源并网规划、产业应用技术进步、公共技术支撑体系方面实现突破,着力解决好目前存在的风电消纳、水火协调发展等问题。
必须要加大投入,尽快增强核心技术研发的力量,以自主创新突破技术瓶颈,促进化石能源被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所取代,通过智能电网承载、传递新能源。还需要国际社会打破壁垒,不断加强技术、管理、模式创新等各个方面的合作。“
作为电力能源企业,中电国际多年来始终注重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取得了较好反响。公司一直保持良好的经营效益,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圆满完成奥运保电、世博保电、抗冰保电、抗震救灾等重大任务,切实履行了现代应有的社会责任。
其次、公司着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局面。比如,公司系统内有上个世纪50年代、70年代的老厂(比如,安徽芜湖、山西神头、辽宁清河等),这些老厂在划归中电国际以后,通过“上大压小”,优化发展,都焕发了青春。即使在经营形势十分困难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将一名员工推向社会,维护了和谐稳定的局面。第三、公司一直坚持诚信立业,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提升了企业的社会信誉度、美誉度,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11年,中电国际获得国家AAA级信用企业称号。
李董事长补充:“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去年,我在政协提案中,提出了一些诚信体系建设的建议,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读者网友、不相识的人士,是很理解、赞同“诚信体系”的提议的。但也有个别媒体断章取义的误报,才有了关于“道德档案”相关的争议。我本人确实没有说过什么“道德档案”,我的提案已经表述得很清晰了。在这里,我正面回应这个问题,以后只要是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的,我还会建言献策的。
第四、在倡导和推动社会公益事业上,我们联系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建立爱心教育基金,先后资助520名优秀学子,奖励105名优秀教师,在湖北麻城大别山建立第一所希望小学。我们和有关团体还发起成立“北京扶助贫困儿童就医健康基金会”。在2008年抗震救灾中,系统员工捐款400余万元。目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作为电力能源企业,我感觉,我们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安全稳定、清洁高效的电力能源供应,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