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顾问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城市能源基地的建设需要找准资源特征,不可不顾资源基础与环境优势而盲目上马。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上马的新能源项目完全是重复建设产业链,致使某些产业刚刚起步,就已出现发展失衡。
目前,全国许多省市都出现新能源发展热潮,已有10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新能源基地。
据本报记者掌握的资料显示,酒泉市新能源基地风电装机突破200万千瓦;无独有偶,莆田市也把发展新能源、积极打造海西重要的新能源基地作为经济跨越式发展、优化电源和经济结构的重点工作来抓,先后建设了福建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莆田燃气电厂以及部分风力发电机组等环保、低碳、清洁的新能源项目;成都同样不甘落后,更是明确提出了把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新经济增长点的战略选择,拥有国内目前约七成多晶硅产量的四川已规划了成(都)-乐(山)-绵(阳)硅产业带,“成都路线图”由此勾勒。
如此多的城市争先恐后地上马新能源项目建设,这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都是新一轮的促进,有助于这些城市更快地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同时也对我国未来保障能源安全、减轻生态环境压力、拉动更多的相关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另一面也同样不可忽视。就在前不久,多晶硅、风电设备和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一起,出现在国务院的调控“黑名单”中。这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此外,新能源产业目前在政策、资金、技术和市场培育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同时,也应该随时随地保持清醒的头脑,考虑到新能源发展进程中一些可能出现并有待解决的问题,让这种新型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加速发展的一个得力引擎。
“一窝蜂”浪费资源
截至目前,全国大概有18个省份在打造新能源基地,或者把新能源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另外有接近100个城市把太阳能、风能作为城市的支柱产业。
“目前,全国很多省市地区已经先于《国家新能源振兴规划》发展新能源产业,江苏、山东与上海已经发布了《新能源发展规划》。这说明该产业是一个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其次,新能源产业目前还面临着成本高企等障碍,如果有较多资本进入,可以让竞争加剧,促使更多的企业增加在研发与技术瓶颈突破等方面的投入,这对整个产业是一个促进作用。”中投顾问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首先肯定了新能源发展的前景。
但从另外一个侧面,姜谦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产业发展必须要遵循其应该有的规律,没有引导的盲目推动会带来严重后果。目前,风电设备和多晶硅产能过剩的问题表现得非常突出,与如此多的城市大踏步地准备投资与建设新能源基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种‘一窝蜂’的发展,不但是对资源的浪费,而且将来也会对整个产业的有序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上马的新能源项目完全是重复建设产业链,致使某些产业刚刚起步,就已出现发展失衡。”
在姜谦看来,新能源基地建设的首要条件是当地的资源基础,太阳能基地建设需要看光照是否充足,只有光照充足的城市才具备这个条件;风能基地建设需要有风这种自然资源。城市能源基地的建设需要找准资源特征,不可不顾资源基础与环境优势而盲目上马。
“我国国土面积大,南北气候差异大,海岸线较长,资源较丰富。比如酒泉建设风能基地就是因为当地具有丰富的风能,河北张北、张家口等地区也是基于这样的能源基础。还有四川的多晶硅基地,都是建立在具备资源基础的前提下去培育产业。”姜谦举例阐述。
参照这个标准,我国西部、北部大部分地区海拔高的地方日照丰富,时间也长,全国2/3国土面积年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每年太阳能光热应用可以达到17000亿吨标准煤,所以上马太阳能项目相对有优势。而风能方面,新疆、内蒙古、青海还包括山东、江苏的沿海地区,风力资源都比较丰富,海上和陆上风能资源总计达10亿千瓦。
如果我国西北部地区与沿海城市能够把太阳能与风能合理而充分地利用起来,这将会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巨大发展。
除了城市与地区需要具备的资源基础,姜谦还提醒,从能源的使用情况来看,人类目前还处于严重依赖化石能源的阶段。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目前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的份额还非常小,现在要依赖这些能源来解决我们的能源供应问题肯定并不现实,世界上也是如此。新能源逐渐替代化石能源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些城市应该时刻保持一个清醒的认识。
国家规划引导不可或缺
从总体来看,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较快,许多行业居于世界前列。比如风力发电,2008年风电装机大约620万千瓦,仅次于美国的850万千瓦。而国家的规划也调整了此前的发展目标,明确到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5亿千瓦,这意味着从2010年到2020年,全国风电装机将净增1.38亿千瓦,年均新增装机约1200万千瓦。
对此,姜谦指出了新能源“蜂拥而上”的过程中缺乏产业引导这个弊病。“风电与太阳能发展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的发展缺少国家规划的指导,而国家也缺少一个整体的产业规划。”
姜谦指出的问题,在内蒙古风电输出中得到了应证。近期,内蒙古电力表示,由风电产生的可再生电力由于电网容量不足正在被浪费。目前在内蒙古风轮机的安装容量为70.5千兆瓦,而且另外的3.25千兆瓦正在建设中。但是经过风轮机产生的电力必须通过长距离输送,而目前电网结构和输送能力还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导致风电不能被有效输送到国内其他地方。
“由于风能的不可预测性,电网必须至少是产生风电容量的5倍。而内蒙古电网只有60 GW的容量,所以产生的大部分风电不能被电网消化,这样就导致其出现浪费。政府在之前应该设置一个比较合理的目标,给企业一个方向性的指示。还应当鼓励和引导企业适度发展,有序发展,有控制发展,不能让市场过度膨胀。”
可喜的是,这一现象在不久的将来或许有改善的可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草案)》其中提到,任何地方要发展新能源必须在国家的整体规划与部署之下。这对以后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是一个补充。目前,新能源还以电力供应为主,发电完成之后,还要考虑电流输送的路径,比如电网建设等等。《修正案》中表示,国家会考虑到电网究竟能接受多少新能源发电。
此外,对于新能源这个高科技、高技术领域,在国内发展前期,风电与太阳能光伏产业领域在我国只是具有制造环节的一些优势,比如太阳能电池与模块,我们都是在制造环节有优势。这直接造成企业过多重视产能而忽视在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与知识产权上的主动权。
“风电与太阳能在发展的前期已经违背了产业的发展规律,很多企业都把新能源产业当作制造业来发展,而不是技术瓶颈的突破和核心技术的获得。所以造成低端落后产能扩张,缺少核心竞争力。”姜谦告诉记者,“比如很多企业进口风电设备,它只是去购买国外的图纸或者技术认可证等等,然后自己再购买一些零部件对其进行加工组装。”
的确,在风电领域,国内与国外最大的差距就是一些关键零部组件、轴承与主控系统,这些都还需要进口。而国家近期提出的对新能源发展方面的要求,也着重提到了关于技术创新与抑制落后产能、加大对企业研发与技术创新的投入方面的内容。
“上马新能源项目的城市应该不断提高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科技含量和效率。国家提出,未来要扶植3~5家大型的风电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这些企业也不可避免地需要从技术领域进行突破。”姜谦最后强调。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