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全球能源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新能源曾被认为是全球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核心,然而,风光一时的风电和光伏新能源如今已遭遇瓶颈。本周媒体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集于此。另外,媒体还披露了数起环境污染事件,再一次让人们感到环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1、谁能让新能源走出困境?
近年来以光伏和风电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但盲目扩张造成产能严重过剩,市场萎缩和“欧美双反”等内忧外患,部分行业如光伏今年更是被称为濒临破产边缘。
8月13日中国新闻网报道说,由于缺乏规划蜂拥而上,导致中国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面临洗牌。文章说,2012年中国500强亏损公司中,7家新能源企业累计亏损160.61亿元,光伏企业更是集体“领亏”,整个行业处于崩溃边缘。
第一财经日报在分析中国光伏产业遭遇的残酷寒冬时认为,大量政府主导的资金介入,是导致中国光伏产能过剩、效率低下的重要催化剂。相关部门必须认真落实好宏观引导和统筹规划,采取有力措施,才能促进新能源稳健发展。
光伏行业如何走出目前的“寒冬”季节?8月14日中国证券报在一篇“国内光伏发展要告别”大基地“发展思维”的评论中指出,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一样,自身存在间歇性、不稳定性等特点,这决定了大规模太阳能发电也将遭遇风电那样的并网难问题。从光伏行业本身属性及国际光伏业发展经验来看,光伏行业发展更适合以大规模建设屋顶电站为主,这样才足以推动光伏市场大幅开启,相关企业及用电户才可普遍受益。文章强调,这一切唯有寄希望于国内市场大规模的启动,而国内市场需求及时启动的根本之策,也只有通过大力发展屋顶光伏电站来推动。
此外,皇明太阳能董事长黄鸣近日曝光了太阳能行业内幕。他向经济之声记者披露了太阳能热水器两个安全问题:第一个是“祸从天降”,因为支架不牢,最近几次台风,成千上万台太阳能热水器坠落;第二个是“火烧连营”,因为安装电热带暴露在外导致的火灾。
身为全国太阳能标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的黄鸣还说,现在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都是推荐性的,缺乏强制性安全条款,缺乏监管,给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厂商留下了较大的“作弊”空间。但是对于他的说法,业内却有不同观点。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曾少军认为,目前国内太阳能光热领域的问题主要集中于标准化的缺失,并不是什么潜规则。
2、谁在为水污染付出代价?
本周,国内媒体披露的环境污染事件接二连三,让人深感环保工作任重道远。8月13日中国新闻网说,武夷山市垃圾堆放场整个山顶都被垃圾堆满,恶臭难闻,这些垃圾没有被填埋,直接裸露在地表上,每逢下雨,污水横流;同时,垃圾渗滤液渗入地下,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对此,武夷山相关部门解释说,目前正投资100万元在垃圾场下游建设拦渣坝、截洪沟、沉淀池和人工湿地,以防止垃圾渗滤液污染堆放场区下游水质,工程的建设预计年底前完成。
但有专家学者认为,渗滤液收集池只能对表面污水收集进行处理,垃圾渗滤液对地下水造成的污染却是难以补救的。
据新华社8月10日报道,不久前中石化货物遗撒污染香港海域,已拨专款进行清理打捞。
中海集运“永信捷1轮”由南沙驶往汕头途中,遭遇“韦森特”台风,导致6个装载中国石化所属化工销售华南分公司聚丙烯产品的集装箱坠落海中,部分包装袋及颗粒被海潮冲到香港海域和离岛沙滩,引发香港社会广泛关注。
中国石化宣称,拨款1000万港元专项资金,除用于公司在港机构配合参与清理行动外,主要用于支持香港环保组织继续搜寻和打捞落水集装箱,购置清扫设备和工具,聘请清理人员等费用开支。而此次事件是否对海洋环境造成实质性影响,还有待于专业海洋监测部门长期监测结果的确认。
8月13日的工人日报则报道说,在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原本茂密的红树林开始受虫害肆虐,不到两年时间,这一带近千亩的红树林中有上百亩被毁。文章指出,养殖业向红树林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生产污水,给东寨港的水质造成严重污染,若不及时控制将遭灭顶之灾。
中国网在一篇题为“福建感化溪变‘黄’河,严重污染举报四年未解决”的文章中说,福建省漳平市感化溪河水因受到上游大田县谢洋乡仕福村岩头自然村开采铅锌矿洗矿污水的污染,造成河水变色。百姓的生命之水变“黄”河,严重影响了九龙江下游漳州、厦门两市的居民饮用水和生产、生活用水。虽然漳平市环保部门和当地政府并向上级反映请求解决此事,但因铅锌矿开采地、直排地点在三明市大田县境内,需跨地区通过龙岩市、三明市协商处理,因此拖延至今仍没解决。文章又一次揭示了跨境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3、谁能让垃圾不再闹心?
8月13日的经济参考报有这样一则报道:在南宁市翡翠园小区,8年来,小区业主与垃圾为伍,与恶臭为伴。7月16日,业主在网上发帖称,小区多栋楼房及幼儿园楼下就是臭气熏天的露天垃圾站,严重影响居民生活。
露天垃圾中转站8年存在于小区居民楼下,业主按月缴纳垃圾处理费,却盼不来正规环卫站正常清运垃圾,物业有利可图坚持使用“野马环卫”。面对民间力量对城市生活垃圾运输市场的“跃跃欲试”,专家认为,应早日制定严格的准入标准,促进城市生活垃圾清运处理规范化。而目前,鉴于"野马环卫"专业水平不够,对城市环境影响弊大于利,有关部门应予以制止。
而同一时间,新华社记者也报道了山东即墨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见闻。垃圾处理曾经在这里的农村是个大问题,运到县城处理,运费太高,就地填埋,污染环境,焚烧不仅有二次污染而且投资巨大,大中型的垃圾焚烧处理厂要几亿元。而这次,“村里的垃圾终于有了出路”,原来在即墨市农业局支持下,一个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在七级镇试点。垃圾在这里不仅得到了无污染处理,经过发酵,还被生产出有机肥和蔬菜棚毡等。这种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方式为其他乡镇提供了借鉴。
8月14日南方日报的评论文章中指出,处理农村垃圾不妨官民联动。在这场农村垃圾处理大战中,作为主角之一的村民基本处于被动作战的状态,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农村在垃圾处理方面的天然优势。在垃圾处理方面,不妨在“户收集、村集中、镇运送、县处理”模式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官民联动”,采取更加细化的垃圾分类方法,把可以就地处理的垃圾就地处理。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