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美市场备受打压之际,受国内利好政策和市场的双重“诱惑”,深圳太阳能企业正纷纷转战国内市场。记者日前获得消息,海外投资巨鳄红杉资本携招商科技进军中国新能源领域,深圳格瑞特成为红杉在中国投资、培育的第一个可再生能源企业。
专家表示,自“十二五”新能源政策规划利好出台后,中国许多太阳能变电企业纷纷出口转内销,引发了第一波回流潮,红杉签约格瑞特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
欧洲太阳能市场萎缩
欧洲是全球最重要的太阳能发电产业市场,全球新增太阳能发电设备一半在德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电力市场。中国太阳能企业目前积极拓展欧美市场,逐渐成为一支新兴力量。
但在火热了多年之后,欧洲太阳能电力市场出现了问题。其中,德国政府将削减太阳能光伏补贴,原因是德国平均年日照时间只有西班牙的一半左右,而太阳能光伏产业拿走了德国在新能源领域补贴总额的50%,但只满足了3%的用电需求,远远少于风能所实现的8%。为此,德国修订《可再生能源法》,转而将风能作为新能源的主攻方向。该计划将影响德国光伏产业10万个工作岗位,整个产业将面临严重危机。2012年初,德国太阳能企业只有1/3的公司生存下来。
欧洲市场的变动,对众多开展外贸业务的中国光伏企业来说,备受影响,只有掌握核心技术部件的企业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因此,众多在国外开拓市场的中国太阳能企业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口。
太阳能企业纷纷“回流”
由于德国本土太阳能变电市场份额遭受重大的打击,德国一些太阳能企业将自身困局归咎于中国竞争。一些德国太阳能企业希望政府效仿美国等国家,对中国太阳能厂商征收惩罚性关税。这让中国企业在欧美主流市场的生存面临挑战。
国际市场寒潮,而国内市场却持续升温。去年底,中国国家能源局公布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十二五”规划目标,将努力建立有竞争性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完善光伏发电补贴政策,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应用。
一冷一热下,吸引了许多太阳能企业回国发展市场。从2012年初起,很多在外拓展的中国太阳能企业开始着手准备回国发展,涌现“回流”现象。晟纳吉、格瑞特、尚德等太阳能企业纷纷将目光转向国内市场。格瑞特负责人告诉记者,欧洲市场风云变幻,对太阳能企业来说又是一次机会,很多企业做好两手准备:一是继续稳固现有的市场,二是寻找新的市场空间。
回流企业“混血”成新宠
据了解,回流企业回国更能体现自己的优势。国内的规模生产和人工、价格、质量等方面,比欧洲企业具有更强的优势。另外回流企业在国外掌握了不少先进技术,因而具有国内外“混血”的双重优势。
就格瑞特而言,在进入欧洲市场的时候,是第一个敢在国际上公开测试的厂商,技能排名全球第一,当其回国后,能将先进的技术带回来。比如,光伏发电储能是技术瓶颈,应用领域大打折扣,而格瑞特逆变器采用并网技术,将太阳能的直流电变成交流电,直接可以与家庭、企业的用电系统并电使用,从而解决国内部分用电问题。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国外并购遭受打击,如中国赛维LDK收购德国Sunway光伏公司,被认为“趁着廉价抢滩欧洲企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出于国内外市场、技术、成本等多方考量,许多知名投资公司将眼光转向中国市场,回流企业由于具备国内外“混血儿”的双重优势,成为国际投资的新宠儿。
红杉资本有关负责人表示,红杉投资在能源方面经过考察,只选择了格瑞特一家。原因在于,格瑞特熟悉本国情况,团队年轻,发展空间巨大,具有全球光伏市场的竞争能力,在抗风险、市场前景上具有优势。红杉资本本轮投资约1亿人民币,如全面扩充产品线,红杉将会进一步追加投资。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