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巨资助推河南新能源产业发展

   2011-01-20 经济视点报
46
核心提示:刚刚到来的2011年,对于河南的新能源产业来说,可谓好消息不断。1月11日,国内第一只正式成立的投资于煤与煤层气项目的专项基金

刚刚到来的2011年,对于河南的新能源产业来说,可谓好消息不断。

1月11日,国内第一只正式成立的投资于煤与煤层气项目的专项基金——河南省新能源产业基金正式在郑州成立。 据悉,该基金募集的总规模将不低于48亿元人民币,其中首期到位10亿元人民币,二期到位不低于38亿元人民币。

据了解,新成立的河南省新能源产业基金由省煤层气公司和中信集团及其他机构投资者合作打造,主要投资于省内煤层气开发利用、中小煤矿连片资源整合、瓦斯区域治理、煤气共采、优质煤炭资源开发等的金融平台。

该基金不仅是河南省首只新能源产业基金,也是目前国内第一只正式成立的投资于煤与煤层气项目的专项基金。

与此同时,2011年河南将力争在核电、火电、电网和煤炭生产等领域完成能源投资500亿元加快能源基地建设,比2010年增加100亿元。

资金瓶颈

煤层气俗称“瓦斯”,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是与煤炭伴生,以吸附状态储存于煤层内的非常规天然气,热值与天然气相当,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威胁。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煤层气大省,同时也是国家大型煤炭基地之一。到2010年底,河南省煤炭产量已经连续28年保持全国第三。

据河南省煤炭行业协会会长高国安介绍,河南省不但是煤炭资源大省,也是煤层气资源大省,全省2000米以上浅部煤层气资源约1万亿立方米。

由于地质构造等因素,目前河南开采的主要煤层属于高瓦斯富集、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放和治理难度极大,导致事故时有发生。但同时,瓦斯又是可与天然气媲美的清洁燃料。

到2010年底,河南省省煤层气公司瓦斯总抽采量已突破1000万立方米,煤层气由此也一跃成为河南省煤炭行业继煤炭生产、煤化工之后的第三大支柱产业。

对于煤层气行业来说,虽然有着资源蕴藏量大的优势,同时也面临着高风险、高投入、高技术的发展瓶颈。而对于河南煤层气公司来说,恰恰是煤层气开发中的高投入限制了其发展。

据河南煤层气公司控股子公司河南中祥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董秘张小涛介绍,河南煤层气公司成立于2007年1月,由于公司成立时间短,资金的积淀不够,而煤层气的开发是需要高投入的一个行业。

“虽然我们掌握了开发煤层气关键的‘煤矿定向压裂增透消突技术’,但是在资金的投入上存在缺口,这也阻碍了公司的发展壮大以及河南省能源产业安全有效的发展和新能源产业的成长。”张小涛表示。

随着此次48亿资金的强力注入,河南省内煤层气的开发或许会上升到新的高度。

据介绍,河南省新能源产业基金是河南省新能源产业投融资方式的创新之举,也是河南省金融服务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河南省新能源产业基金的创立将从根本上解决河南省煤层气产业发展的资金缺口,为河南省铺开煤炭整合和技术改造、进行瓦斯区域治理、采煤采气一体化,打造一个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提供巨大的推进作用。”张小涛说。

据了解,中信集团对于河南省新能源产业基金的投入将不仅仅局限于目前的既定48亿,“如果有合适的项目,我们将会继续追加投资。”中信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

500亿巨资建能源基地

如果说河南省新能源产业基金的设立对于河南省内煤层气的开发利用有着重要作用,那么2011年河南省在能源基地建设方面的投入,也将加大力度。

记者从河南省发改委了解到,2011年河南省将力争在核电、火电、电网和煤炭生产等领域完成能源投资500亿元,加快能源基地建设。

资料显示,到2010年底,河南省正在建设的新能源基地项目包括安阳新能源基地项目、南阳核电项目、焦作新能源节能减排示范基地。基本形成了以核电、火电等项目为依托的能源基地。对于在2011年投入的500亿能源基地建设资金,河南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具体的能源基地项目正在向河南省委省政府报批,现在不方便透露。”

据河南省发改委主任张维宁介绍,在2011年,河南省将强力推进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同时将继续推动火电机组“上大压小”和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工作,大力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支持省骨干企业以控股、参股等形式参与公用电厂项目建设,全年力争新增电力装机520万千瓦、新开工600万千瓦。

“2011年新增的500亿能源基地投资,将为优化河南省内能源结构和布局,增强能源保障能力,破解能源对全省经济的‘瓶颈’制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河南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