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成功申报“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可再生能源引起广泛关注。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南宁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有关专家称,太阳能、地源热泵等就是可再生能源,但这些能带来绿色、环保的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因遭遇观念和推广两大瓶颈,而不受市场青睐。
南宁摘获殊荣
在约1000平方米的食堂大厅里,中央空调吹来习习凉风。“这不是传统的靠压缩机耗电制冷,而是地源热泵系统送来的凉风。”9月3日上午,在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学生食堂三楼大厅内,广西大学绿色能源与建筑节能研究开发中心总工程师林俊告诉记者。
在位于该食堂地下一个约60平方米的房间内,记者看到了制冷的源头——地源热泵机组。“通俗地说,地源热泵就是热传导的‘水泵’。在夏季,它吸收的浅层地能转换成热能,为市民提供生活热水。同时冷的自来水经‘水泵’输送时吸收周围的热,产生冷气。”林俊说。
南宁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总工程师唐绍东介绍,此次南宁市能获得“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地源热泵立了一大功。截至今年5月,南宁太阳能建筑应用面积超过160万平方米,地源热泵建筑应用面积已达312万平方米。
与常规的电、煤气能源相比,可再生能源好在哪里?唐绍东算了一笔账:用电、煤气将一立方米水加热到50摄氏度,成本是30~40元,而地源热泵仅需10元左右,而且环保。如广西大学专家楼一期空调-热水冷热联供系统,可以提供1200人的生活热水,折算年节约电量50.4万度,节约标准煤176.4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41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2.8吨。
推广却遇尴尬
据了解,今明两年,南宁市将严格执行建筑节能50%设计标准,鼓励建筑工程进行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的试点示范应用。南宁市建委相关人员说,他们力推的地源热泵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但除了少数住宅项目,这一技术目前尚未大规模进入南宁的社区配套建设,许多本地的房地产开发商对此也不感冒。林俊称,开发商之所以止步观望,主要是由于系统初期投资高。
唐绍东告诉记者,地源热泵系统用于居住房产项目,除了运行费用降低,同时不太占用建筑地面空间,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机组独立计费,分户计量,方便业主对整个系统的管理。但开发商对于使用这项新技术却难下决心。
一些单位新建的住宅楼热捧新能源技术,而面向广大市民售房的开发商对此却不感冒,原因何在?“是单位用房的入住率比较高,每户居民的安装费用平摊起来就少了。但对商品房,开发商不得不考虑空置房即入住率。”唐绍东说,空置房多,投资回收期就比较长。有些开发商还考虑以后在物业管理上可能引起业主不满,“在目前南宁市房价比较看好的情况下,很多开发商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脆不安装”。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南宁新开发的楼盘,鲜见有地源热泵系统进入。对此,南宁一房地产公司负责人称,如果开发的项目中应用这一节能产品,施工周期将延长几个月,而且这一成本摊入房价,每平方米房价约增加50元至60元。此外,尽管现在大力提倡可再生能源应用,但在设备、材料、施工各个环节都没有明确的规范细则,这也使得新能源企业宣称的“节能环保”吸引力不足。[page]
如何突破瓶颈
连日来,就“你了解可再生能源吗”这一问题,记者随机采访了20名南宁市民,16名市民都摇头表示不知,另外4名市民也只是一知半解。
记者了解到,目前南宁市区内少数单位建的新住宅楼引进了地源热泵,安装成本费约为50~60元/平方米。由于这个系统是集体安装,安装后除了会增加买房成本,一些市民还担心增加今后的生活成本。因为有的市民买了房住得少,自然也就用得少。“南宁这么热,我夏天都不用热水,也和其他业主一起安装,就划不来了。”南宁市民宾先生表示。
不过也有少数市民表示,现在南宁的房价每平方米五六千元,贵的则上七八千元,即使装了地源热泵系统,每平方的房价也就高50元至60元,况且买电热水器、空调,投资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市民廖小姐说:“安装新能源系统,从长远考虑还是很值。关键是在安装之前,应让住户多了解,新能源系统到底是怎么回事,节多少能,省多少钱。”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可再生能源要得到市场认可最大的障碍还是观念。很多人一说到太阳能、地源热泵等节能产品,就问能省多少钱。
唐绍东告诉记者,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今后建设、规划等部门,将会考虑从项目的立项、设计、施工和验收等环节,进行规范。同时,除了在政策上给予资金奖励或补助,今后南宁市将会通过举办技术论证会、法规宣传会、业务培训、可再生能源新技术展示等活动,引导、鼓励企业进行可再生能源建筑技术的开发,并让市民真正了解、接受可再生能源新技术。
业内人士还表示,可再生能源产品现在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开发商、市民不放心是因为没有做好样板示范。所以建一些示范小区,树立一个绿色环保的社区概念,同时抓好质量、科技研发和改进等,是突破推广可再生能源瓶颈的关键。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