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11月9日专电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总体形势较好,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有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9日于合肥举行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呼吁社会和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这个新兴产业多些耐心。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飞速发展,2010年产销突破1800万辆,保有量突破1亿辆,中国已经步入汽车社会。但随着石油对外依赖度的提高和汽车产业面临的严峻节能减排压力,发展节能的新能源汽车已成必然趋势。
叶盛基说,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总体态势积极,经过多年的研发和产业化探索也取得了一些重大技术和应用的突破,但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困难,如在基础设施建设、使用环境等方面遇到了一些阻力,在相关的产业链和配套供应件特别是关键零部件如动力电池的技术突破等方面都面临着研发和应用的难题。
叶盛基指出,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新兴的技术要真正完全产业化,有个发展到成熟的过程,从目前看,新能源汽车的绝大部分产品还处在第一轮和第二轮的研发验证阶段,还需要通过示范产品的系统完全验证来检验产品。这种验证需要一个时间周期。
"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技术成熟和产品的市场化还需要一个过程,现在社会和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要求比较着急。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作为一个产品发展有个过程,不能揠苗助长,不能跨越产品发展的正常周期。"叶盛基说。
对于今后如何加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叶盛基认为,政策上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并给予适当的资金的补贴,因为新兴的产品发展在培育过程中是需要投入的,政府要投入、社会要投入,而且政府不是仅仅中央政府投入、地方政府也要给予支持。同时,企业也应积极努力,在大力发展节能型传统车的基础上,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投入,掌握整车和关键系统的核心技术。此外,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建设,重点研发技术先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产品,形成有竞争力的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