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海洋二号B卫星成功发射:开启我国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建设新征程

   2018-10-26 新华网
72
核心提示:自7年前成功发射海洋二号A星之后,10月25日,海洋二号B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开启了世界首个海

自7年前成功发射海洋二号A星之后,10月25日,海洋二号B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开启了世界首个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建设的新征程。该星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遥感业务化观测能力,提高我国海洋预报与监测预警水平和海洋防灾减灾与海上突发事件响应能力,服务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技术支撑,助力新时代航天强国、海洋强国建设。

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题:海洋二号B卫星成功发射:开启我国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建设新征程

一专多能:多载荷集成是海洋卫星发展方向

随着人类探索宇宙的步伐不断前行,卫星的发展趋势逐渐从原有的功能单一化向多功能集成化转变,但实现起来却步履维艰。以海洋二号B星为例,六大载荷的存在让卫星的工作频率跨越8个波段,天线数量国内最多,电磁环境十分复杂。

专家介绍,海洋二号B星在A星的基础上新增了船舶识别和数据收集分系统,实现了六大有效载荷的完美融合,它不仅能对海面高度、风场、温度等海洋动力环境要素精准观测,还有了两项“副业”——具备对全球船舶自动识别以及接收、存贮和转发我国近海及其他海域的浮标测量数据的能力。

为实现载荷彼此间的“和谐共处”,航天五院海洋二号卫星研制团队在测试方法上进行了系统规划,从整星总装、分系统、载荷、单机以及电缆包覆等层面做了针对性处理,使得各个载荷互不影响,能够正常的收发信号。

一星多用,一专多能。对于未来卫星的多功能集成化发展,海洋二号B星无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好用易用:能提供全天时、全天候不间断服务

作为微波遥感卫星,海洋二号B星的优势在于其不受天气、光照等客观条件的干扰,能够提供全天时、全天候的不间断服务。

这颗卫星就像一台飘在太空中的手机,随时随地保持着开机状态,且设计寿命长达5年,为了保证卫星长期稳定在轨运行,海洋二号B星做了优化设计,并通过大量地面验证试验和关键环节冗余设计优化,给卫星在轨上了“双保险”。

海洋二号卫星的雷达高度计和扫描微波辐射计能够识别出大洋中的锋面和中尺度涡,可以用来探测大洋渔场。雷达高度计、微波散射计及微波辐射计还可为大洋捕鱼提供渔场气象保障。

海洋二号B星安装的微波辐射计,是卫星中的主要遥感器,对探测海洋动力环境参数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用于中长期数值天气预报和海洋动力环境的预报和监测,就像是探测海洋动力环境的灵敏“金手指”。

这个“金手指”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工作能力,可覆盖全球90%以上区域,能够实时获取观测区域内海面温度、海面风速、海冰、海洋上空降雨量、水蒸气含量、液态水含量等海洋动力环境参数,帮助及时、全面地掌握全球海域的海况信息。

而海洋二号B星搭载的微波散射计则是一种高度集成的雷达,能够通过精确探测海洋表面微弱的散射信号,利用几何模型函数推导出海面的风向和风量,从而迅速全面地搜集全球海洋表面的矢量风场,具有大尺度、全天时、全球观测的特点,一天可以覆盖全球90%以上的海域面积的海洋风场探测,就如同台风监测的“千里眼”。

对于海洋二号卫星出色的在轨表现,自然资源部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主任蒋兴伟院士表示:“海洋二号卫星在国家的海洋资源探测、防灾减害、海洋环境治理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后续业务星组网,将更好的服务全球,支援国家的海洋强国战略。”

观测全球:海洋上空织起了“中国网”

海洋事关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

据悉,国防科工局负责海洋二号B星工程组织实施管理,自然资源部为牵头用户部门,自然资源部所属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为项目法人。目前已经建立包括北京站、牡丹江站、海南站、杭州站以及相应分系统在内的地面应用系统。后续,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将会同相关应用单位组织开展卫星在轨测试工作,保障卫星按时投入业务运行。

航天五院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张庆君说:“海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前一颗星20多天才能针对全球观测一次,无法满足我们海上运输、大洋渔场、海洋科考、海上安全等多方面要求,所以必须建立海洋观测网,快速提供高精度海洋环境数据,而海洋二号B星就是组网的首发星。”

据悉,2012到2014年间,海洋二号卫星完成了全部台风的监测任务,在每次台风的生命周期中,至少对其完成一次观测,3年共计捕获79次台风,为科研、业务和分析预报台风提供了新的准确的数据源。

张庆君表示,随着海洋卫星组网的不断深入,这个数据将呈几何式增长的同时,变得更加稳定可靠,为世界海洋信息库更新提供持续不断服务,为人类更好的开发、利用、保护、管控海洋提供行之有效的“中国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