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量转化为电能的光伏电池产业,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较快,尽管我国光伏电池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三位,可我们并未从中赢取多大的能源空间,因为光伏电池的“两头”都在国外。原料——多晶硅要从国外进口,市场——绝大部分光伏电池销往国外,我们并没有从生产的环保产品中分享到环保效益。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也影响到了我国光伏电池产业,因为高度依赖欧美市场,订单的减少让光伏产业有些措手不及。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院士告诉记者,“现在光伏电池的国外需求减少,那我们能不能考虑让这一产业转型为内需为主?利用国外市场的缩水期,培育起适合我们自己的光伏电池技术和市场,首先加大了内需拉动,其次实现了产业升级,同时也保护了环境,并且可再生能源是能源发展趋势。”
日前中国工程院举办《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丛书发布会,该研究报告指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将日臻成熟完善,成本持续下降,市场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开始从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过渡。可再生能源在未来全球能源供应中的地位将更加突出,预计2050年可再生能源将满足全球50%以上的一次能源需求。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原油价格下跌、传统能源有限、环境压力增大的大背景下,专家们认为当前需要做的是摸清家底,有的放矢地规划布局,特别是能在危机中找到我们的契机,可再生能源定能做到“大有作为”。
从资源保障角度看,根据已有的资源评价和本次研究分析的结果,我国具有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基础。该研究报告初步给出了我国各种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的新数据,并得出了一些新结论,例如,我国风能资源是“陆上大于海上”的新观点。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海洋能等都具有每年数亿吨标煤的资源保障潜力,可以满足其成为未来主流甚至主导能源的资源需要。
该报告认为,可再生能源的资源种类很多,能够采取不同的技术方式和利用途径提供多样化的能源产品,不同的技术商业化水平差异较大,开发条件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开发利用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符合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需求,大规模地替代化石能源、减少碳排放、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资源相对丰富,有可靠的资源保障能力,可以大规模开发利用;技术成熟或有成熟发展的趋势,可以实现商业化或具有商业化发展前景;经济合理和环境友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
按照以上的发展原则,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方向可以概括为:重点发展发电技术。近、中期主要大规模发展水电、风力发电,适度发展生物质发电,中、远期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因地制宜地发展太阳能热发电、深层地热发电和海洋能发电;因地制宜地发展可再生能源热利用和燃气技术。近期主要发展和普及沼气、太阳能热水、地源热泵、地热采暖和制冷技术,中、远期积极研究和发展太阳能采暖、制冷等建筑应用技术以及工业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等,为改善城乡人民生活特别是农村居民生活用能条件做出较大贡献。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